油价又要涨了影响房地产吗知乎-油价又要涨了影响房地产吗
涨的最明显的就是油价了,其他东西也有小幅度的增长。
以今年年初的一次调整为例,就可以明显看出,油价涨的很严重,92号汽油上调0.27元,调整后为7.32元/升,95号汽油上调0.29元,调整后为7.84元/升,0号柴油上调0.28元,调整后为0.96元/升,此次调整后,以95号汽油为例,油箱50升的小型私家车,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4.5元。
油价上涨意味着很多东西都要涨价,因为运输成本要增加,通俗点讲就是通货膨胀速度太快,最基本的就是油价涨,滴滴打车涨价,平常的物流运输就会涨价,物流运输包括了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必需品,衣服,蔬菜,水果,生鲜,快递,很大一部分都是需要车来运作的,油价一涨运费就涨,那商家成本增加,也就意味着零售价会增加,最终还是会影响到每个人,这个跟个人有没有车没有关系,这是个连锁反应,而且周边的物价上涨之后是不会随着油价下跌而下降的,意味着你的可支配收入又少了很多。拿大众的需求来说,油价一涨,房地产的卡车运输材料这些的费用就会增长,那商家肯定不会让自己亏本,那么就会把成本涨到房价上,人工上班的成本由于交通费各类费用上涨,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
故而油价的增长影响的不仅仅是有车的人,而是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定要多关注民生问题。
今年石油价格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自今年2月以来,物价上涨已经引发大量议论,不少人开始对中国经济感到担心,认为会引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这股上涨趋势早2002年就已经开始,首先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领头的是石油。随着石油价格快速上升,相关产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到2005年4月便已上涨16%。此外,房地产价格持续不断攀升,已经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社会上由此多了一个新词:房奴。今年2月,猪肉价格突然一路飘升,由此引发副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到7月,中国CPI涨幅高达5.6%,涨价开始蔓延到其他领域,甚至开始有人联合哄抬物价,影响恶劣。
怎么看待这轮物价上涨?中国会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国内没有一个统一意见,就是官方也难有一个有说服力的说辞,在学界就更为混乱。因此,在此发表意见有一定风险,就权做饭后闲谈吧。
首先,我们看看“罪魁祸首”猪肉是怎么涨价的。说来奇怪,猪肉价格一直很平稳,但是今年2月突然急速飘升,一时间谣言四起。一开始是国外媒体兴风作浪,说什么中国爆发严重的疫情。后来证实中国的确发生了猪蓝耳病疫情,但是它不是导致猪肉涨价的唯一原因,也许只能算是导火索而已。其实,问题的早有潜伏。最早也是最深层的原因是我国长期保持的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为了支持城市发展,农产品个城市工业品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剪刀差,导致城乡发展差别严重。2002年开始新一轮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剧了这一进程,农民养殖种植成本提高,而农产品价格却一直没有同步上涨,这无形中形成了对农民的盘剥,受城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养殖业,猪是首当其中,因为猪的养殖需要大量饲料。而饲料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是美国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极力推广化石能源的替代品——生物质能源,其中,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就是利用玉米来生产酒精。这一举措导致全球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作为养殖大户的中国自然便成了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国家。随着玉米价格一路上升,国内的养殖业成本也随之上升,而副食品价格却没有随之上涨,农民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于是,减产便是他们唯一可行的选择。随着市场猪肉供应量的下降,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才是这轮猪肉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其次,怎么看待这轮物价上涨?目前,价格上涨已经从副食品蔓延到许多领域,大有全局性的发展态势,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担心。政府也因此出台了一些新政策来平抑物价上涨,目前已经开始收到一些效果。对于那些趁机做乱的组织和个人政府则重权出击,媒体说是“杀鸡儆猴”,比如方便面协会集体哄抬价格便被严厉处罚。本人认为,目前的CPI上涨主要还是在副食品和房地产等少数领域,工业产品价格平稳,因此,还属于结构性上涨。就城市而言,本轮的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而对农村、对农民的意义则是积极的,因为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这对减少城乡差距是有帮助的,也有利于党的新农村建设、利于改善8亿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最终利于社会和谐。至于能否引发通货膨胀,我认为这样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且不说什么17大和奥运会的原因,就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来看,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因为在CPI上升的同时,中国的PPI却下降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1993年上半年达到72%的高峰后,一路下滑,到2000年一季度跌落到1.5%的谷底。此后投资增速恢复上升趋势,在2004年一季度达到47.8%的新高峰。当时为了防止经济出现类似1993年的严重“过热”现象,政府在2003年10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紧缩性政策措施,包括提高以后准备金率、暂停建设性用地审批、控制向钢材、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等。在这一系列紧缩性措施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从2004年一季度的47.8%回落到2005年一季度的25.3%,此后一直维持在25%左右,2007年上半年增速为25.9%。与此同时,生产资料价格在2004年5月上涨到16%后便开始缓慢下降,2005年12月生产资料价格增长变为-1.5%,此后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生产资料价格曾出现反弹,到2006年11月份曾上升到7.6%,之后再度回落,2007年7月下降到2.2%。PPI下降有很多原因,一是工业产能开始出现过剩、制成品库存压力增大;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控制投资增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三是银行商业化后考虑自身的商业风险而控制了放贷;四是居民对前景预测偏低而增加储蓄。综合这些因素,我们看到,目前在中国爆发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有专家还担心用不了多久中国甚至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本轮物价上涨有利有弊,但是利大于弊;中国目前物价上涨是事实,但是属于结构性上涨,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油价上涨,对于石油类股票是利空。
比如炼油厂,原油涨了,成本提高,而成品油上涨国家严格控制,当然不好
对于,像产油业是利好,比如,中海油服,开采原油行业,直接与国际和国内油价相关,是绝对的利好。
值得提醒是,这些变化就价格来说有二点要注意,一是油价上涨下降在一定区间常常是短暂的,不可能波动大,但在一个周期内,又有长期的。看上去矛盾,其实不矛盾。现在能源紧张,原油上涨到了周期后阶段,等到人们新能源技术成熟,又出现新的阶段,那时也许是稳定价格。也许下降,关键看人类新能源发展成果如何。
中国石油,目前不是炒作的时候,投资吧,感觉欠了一把火。还是等等吧。仅供参考,其实中国石油下跌也没有空间,在蓝筹股没有整个行情的情况下,等等为好。
就石油价格上扬的问题,根据哲学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应该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关系。
首先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带动石油行业的发展,世界石油投资方面 也就会加大,成为经济的一大热点。 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作用,可能导致本行业盲目投资,从而提高石油热度,促使石油股价上升。
就对中国石化而言,石油上涨既是一个机遇,但也有潜在的危机或者是挑战。因为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石油需求量大;而中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石油潜在储量很大。所以如果中国能够在科技的带动下使石油达到自给甚至大量出口,将对中国很有利。如石油不能自给就有可能影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石油价格的变动还会引起汽车等行业的兴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