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计算公式为啥无耻-油价计算器app下载

你好,很高兴可以回答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可能很好奇,荣威i6实际油耗如何?

下面由我来分享真实车主的口碑和油耗体验:

车主一:油耗不高,对于我们这些工薪家族来说,这是很好的表现,这样的油耗值得入手。

车主二:油耗很低,提车刚回到家,前50公里开的时候,我开的时候是6L以上,现在开到500多公里,老公开的话能降到6L,我自己开大概在6.1L的样子,已经蛮省油了。

车主三:油耗非常的棒,给满分。在高速上,我估摸着,油耗有时候不到6。

车主四:油耗还算可以,觉得稍微高了一些,开到现在磨合期也过了,估计就这么个油耗。

车主五:油耗的预期我想的是6.2左右,现在已经逼近7了,所以不是很满意。

车主六:油耗我很满意,高速没怎么跑过,差不多现在的油耗基本是城区的,6.3很不错。

车主七:到昨天为止,各种路况基本尝试过,综合油耗在6.3l,油耗表现我很知足。

车主八:平时因为工作单位的原因,跑的都是绕城高架,现在平均下来油耗是6-7之间。

车主九:油耗还是很适合家用的,目前高速跑的不多,差不多都是在市区使用,平均油耗6.3。

车主十:目前的油耗还是不错的,带涡轮的车,油耗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综上所述,按照10个车主的真实评价,6-7个油是真实口碑,那么6-7个油其实也就是按现在的油价,每公里大概3-4毛钱,这样的油耗表现已经非常的经济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玫瑰][玫瑰][玫瑰]

在动力呈现方面,荣威i6采用了1.6排量的直列4缸自然吸气动力引擎,爆发出的最大马力为125Ps。变速箱使用了成熟的无级变速变速箱,其可靠性和平顺性自然不必多说,加上荣威具有世界级的调教技艺,变速箱和动力发动机成为配合默契的最佳拍档。升档积极,降档速度快,提速相当给力,司机在转弯以及超车时非常有自信。同时,最大扭矩数据158牛米,0到100公里加速时间为10秒,跟名爵6加速成绩对照势均力敌。整体上看,荣威i6的动力性能在同等级车型之中很有竞争力。如果是刚需的话,可以考虑入手,性价比挺高。

荣威i6属于轿车型 空间大配置高。1.6L的排量 综合油耗5.9升 算下来一公里油耗在4-5毛区间,还是比较省油的, 家庭开开使用还是非常划算的。 现在买车可以选择一个贷款 现在厂家都有金融贷款,两年免息的。这样比较划算

荣威i6是上汽荣威倾力打造的一款紧凑型轿车,是全球首款互联网轿车。

2016年荣威推出全球首款互联网SUVRX5后非常热销,一时风头无两!借互联网 汽车 RX5的热度,上汽集团轿车领域额推出I6,并倾力将其打造其高颜值、高配置、车联网等黑 科技 为一体的 汽车 ,并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成为许多消费者居家购车首选。

i6最吸引人的是其油耗非常低,在国产车轿车领域,几乎可以傲视群雄,论省油还真没几个对手。

据上汽公布数据,i6综合油耗同级最低,百公里仅4.8升,每公里也就3毛多钱,使用成本堪比许多寒冬车型,比如卡罗拉混动4.2升。这个油耗,按一年行驶20000公里算,绝对能省下一个保险费。i6参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高纪录一箱油跑了1800多公里!这个是有公正文件的。

那么为什么i6这么省油?

首先,i6拥有同级最低风阻系数,达到世界一流的0.25,全球第四,中国第一。要知道奔驰GLA0.22d、奔驰E级0.23d、奔驰S级

0.24d、宝马3系0.26d、别克威朗0.27d,高速行驶,能比同级其他车型省油7%。另外,风阻低带来的好处,除了省油,还有加强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其次,性能优越,具有更快、更短的特点。百公里加速最快8.4s,加速性能媲美20万以上合资车;刹车距离短,百公里制动38米,比同级短2米以上。

最后,i6采用上汽全球领先的16T蓝芯发动机,配合CvT博世技术的变速箱,平顺又省油。

所以,i6的油耗的确非常低,i6省油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是有吉尼斯国际机构认证人员考评的,靠的是技术实力。

发基本工资还刚需买车?真是2020年第一个无耻笑话。既然想买车就不要提发不发基本工资,还是有钱人。什么叫刚需?必须要的,必须用的。 汽车 必须买么?买个大电驴不行?摩托车不行?二手车不香吗?

车就是一个消耗品,今天十万买了,明天八万你都卖不出去。不要哭穷,不要赚可怜,那样更让人讨厌烦感。2020年发基本工资还买车?赶紧回家抱抱睡吧。今年整个 社会 都不景气,手里留点钱,以应不备之需。车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刚需,挺过难关了,日子好过了,再买个好的也不迟!

我个人觉得荣威i6是非常省油的,车身不重排量也不大,综合6.5个油耗我觉得很好了,而且我的开车水平也很普通,所以我很推荐刚需入手!荣威为了支持复工,推出了开工万元奖活动,优惠下来两万多,正好可以补贴你这两个月的空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开这么一辆主动净化 健康 舱的车出行真的很安全

1,买车这个事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权衡决定,超出自己经济承担范围之外,容易造成自己的生活品质下滑,甚至无法偿还债务。

2,买车选择国产品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有两个建议。第一不要选择那种模仿豪华 汽车 的品牌,首先他为了市场会缩短研发周期和一些必要的实验,第二就是它的市场保有量是否足够多,这个对后面的售后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以上两条,你可以查一下这款车的情况,再做决定吧!

不省油

刚需入手荣威i6很划算,现在是荣威 健康 月,福利超级好,还送口罩呢,朴实无华的服务,哈哈。而且i6不仅油耗低,有吉尼斯低油耗记录,而且配置还很丰富,智联系统很好用,每天上车还会有疫情播报提醒,车辆周边的情况一目了然!现在还传出荣威狮标要有变化了,就是不知道单纯改设计还是怎么样,其实我觉得原来小狮子还是挺漂亮的,希望能来个更加高大上的

城市道路基本上没省油一说;高速平均4到5毛之间!

在小型SUV中,缤越属于什么水平,为什么卖的这么火?

如果必须这两个选的话,只有GS5。无论做工用料都比纳智捷U6强一大截。纳智捷就算了,我看下面评论,一堆纳智捷的车托。不要轻信网上那些纳智捷车托的言论,不是我想黑纳智捷,而是我看到那些纳智捷车托无耻的谬论实在看不下去,所以我就要八一八那些纳智捷车托的谬论托词。

1、油耗,纳智捷车托最常说油耗不高,还有人发出9个油的帖子,然后一大群人在后面跟着起哄“油耗真低”,但事实呢?上海纳智捷U6的车友实际算出来12-15个油,那9个油的帖子哪里来的?跑郊区国道和高速跑出来的,要知道这种路况就算是2吨多的越野车也能跑出这么低的油耗,我自己的2.0排量的SUV跑高速都是6个多的油,如果我可以省着开,可以开到5个多。但油耗不能只看高速,更要看市区综合,毕竟用车不是天天在高速上的。

2、还是油耗,因为(1)的关系,所有有一些车托发油耗的时候开始注意到市区和高速的问题了,于是乎发油耗的时候都会说:我这个是市区油耗。但是事实怎样?市区差异也很大,一个人平均一天跑100多200公里,号称是市区油耗,高架也算市区油耗吗?工信部的标准,市区的平均时速在20公里左右,他每天上下班如果是在市区,岂不是每天5-10个小时都得在车上了?衡量市区油耗的标准就是均速,因为这个均速跟你踩多大油门关系很小,而是跟着路况走的。记得他们曾经拿一个8.9的油耗来说油耗低,说是40%的高速60%的市区,听起来不错,但再看他们的车显均速,63公里/小时,开车的都知道,不跑高速的话,是很难开出这种均速的,我朋友每天30公里路程有一半在高速上,3年来均速也只有31km/h,我自己自驾游跑400多公里,其中有300多在限速100-120的高速上,还有50左右在80公里限速的快速路上,均速也只有70多点,他市区能开到63的均速?上海天天跑高架快速路的同事均速也只有30多。现在再去看纳智捷论坛,看看他们有谁再发过均速了?都只说是市区、郊区,却没一个敢发均速的,车托嘛,结果怎样他们自己清楚。

3、继续谈车托口中的油耗,纳智捷的车托在无法辩驳的时候会跟你说一句:要省油就不要买SUV。看起来是狗急跳墙了。但他们在混淆SUV和越野车的概念,U6跟大多数城市SUV一样,源自轿车底盘,也就是纳智捷5的底盘,你可以当做是拉高的两厢纳智捷5,车重也就1.5吨,跟B级轿车差不多,油耗能高到哪里去?跟那些动辄2吨的非承载式越野车完全两码事。纳智捷车托却很喜欢混淆这个概念,这种城市SUV的油耗正常来说跟同源的轿车相比油耗高出0.5个最多了,除非是四驱可能会更高点,但U6没有四驱。而跟U6同源的纳智捷5油耗也很高,所以纳智捷的油耗高,跟是不是SUV没关系,而是技术问题。

4、油耗高低差多少?当纳智捷车托无法再辩驳油耗的时候会说“油耗差一点没差多少,跑100公里也就差个20来块钱,一年2000块算什么钱?车都买了还在乎这2000块?”话是没错,但这很明显是车托的语调,不是花自己钱当然不心疼了,我朋友年薪40W,还是买骐达图省油。记住一个标准,凡是不把你的钱当成钱的基本就是车托了,其实真的有钱人不会乱糟蹋钱,只有穷人才会觉得有钱人就可以乱花钱。另外,纳智捷U6可不是100公里差20块这么点,新出的一些车比如CX-5以及我自己的2.0SUV在上海这种市区市郊综合路况油耗7.5左右(均速26左右),而邻居的纳智捷5要12.5个,按照上海油价来算(现在7块3,已经很低了,以前7块8,我们就假设7块5吧)7.5*7.5=56.25,12.5*7.5=93.75,相差近40块钱百公里,几乎快翻倍,而现在正在淘汰的油老虎科鲁兹1.6和1.8(这两个油耗差不多),这段路的油耗是8.3,折算下来也只要62块多(1.8T传祺GS5和2.0比亚迪S6这段油耗在9.5)。钱不多也是钱,如果有的选择为什么要选多花钱的,最关键的,油钱差的不多,但是油耗代表的是技术,拿一个几十年前淘汰的技术来卖这么贵你觉得值得吗?对于神经大条的人来说小米用起来跟IPhone也差不多,让你花5800买一台小米你愿意吗?这招就是车托在转移注意力,把油耗高的问题转移到油钱的问题上,让人忽略车本身老旧的淘汰的不值钱的技术。

以上关于油耗的反应的问题就是纳智捷的动力总成的垃圾程度其实扒开来说,纳智捷就是用的以前为日产、三菱等车企代工时候捡漏来的技术在忽悠,拿着人家淘汰的发动机技术当宝贝,而且还不是正宗的,只是模仿他们的技术而已,说白了就是山寨。但纳智捷也很聪明的买一个三菱的涡轮装了上去,于是宣传的时候就说发动机是三菱的技术,采购的三菱的涡轮,再然后就由车托们把谣言传成采购的三菱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确实山寨了三菱的,但是淘汰很久的旧款,所以没有任何mivec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油耗高的原因。

5、车托在油耗之后会继续说一句,这是发动机调校的问题,发动机调校动力好,油耗自然就高,别的发动机调校动力就不行,但是省油。事实如何?看看评测,U62.0T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10秒多,比我的2.0自然吸气的SUV的9秒的成绩还差,比2.0自然吸气的CX-5的11秒的成绩只快了1秒,跟ix35的2.0自然吸气10秒多的成绩差不多,油耗高了50-70%,动力却相差无几,这种调校到底是偏动力还是偏经济?

6、底盘很舒适,这根本就是混淆视听,纳智捷没有一款车有后独立悬架,全是用廉价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为什么?因为没技术,纳智捷最早是山寨日产雷诺起家的,有的也是几十年前日产雷诺淘汰的低端车技术平台,所以没有中高端车才会用的后轮独立悬架,一直在用那套非独立悬架,而在今天独立悬架已经下放到紧凑级车上的时候,仍然在用。车托们一直在强调“实际驾驶的时候后轮还是很舒适的,不比独立悬架差”“车是买给自己开的,不用考虑后排乘客舒适性”,其实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前者是胡扯,后者是扯不起来了就打个圆场。但不管是哪种,他们其实都在偷梁换柱,把独立悬架=舒适性。而实际上他们偷偷略过了两个问题,第一独立悬架的舒适性是针对两侧车轮不同步的弹跳情况来说的,过个减速坎,左右车轮弹跳同步,独立不独立根本没区别,只要减震和悬架够软,都舒服。第二个问题,独立悬架的优点不只是舒适性,而是操控性,提升操控稳定性(具体百度),在高速上这点抓地力的优势可能就是救命的,这个才是核心关键所在,车托们却只字不提,把矛头转向舒适性方面,引导别人走向误区。另外车托还有一种说法“牧马人都用非独立悬架呢,非独立悬架比独立悬架更结实”,这压根就是在偷梁换柱,牧马人等非承载车身用的是整体桥非独立悬架,提升刚性、布置四驱系统,但纳智捷的是脆弱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强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设计布置不合理,更是弱不禁风(百度速腾换悬架)。最后还是那句话,扭力梁悬架和多连杆独立悬架成本差很多,何况还是这种淘汰几十年的平台产物,国产手机是可以用,平时打电话发短信聊微信用起来跟苹果也差不太多,但让你花5800买个国产手机你愿意吗?

7、纳智捷安全配置高,比其他品牌的车配置都高。当然你不对比配置表,只坐在车里看看的话确实如此,但事实呢?车最核心的三大件,发动机和底盘都是淘汰技术,这在配置上是看不出来的,但确实事实存在的,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就这一条成本就能差大几千块还不算利润,安全气囊,纳智捷U6除了顶配是全的(不含膝部气囊),其他的绝大部分都只有两个气囊,再看看今年同价位新上市的车多少气囊?一个气囊多少钱自己去查一下就知道了。发动机连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都没有,ESP也只有高配顶配才有。这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一车真正值钱的技术,全都减配,却用那些所谓GPS导航、360度全景影像、倒车影像等电子技术来冒充豪华感,这些电子类产品的水分可是极大的,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很不好用,去论坛就能看到很多人在改这些电子系统,因为太不好用了,自己淘宝上装3000-6000全套带品牌的系统完全可以甩它几条街,可见其电子类成本大概也就1000块以内,却用这套不值钱的东西把价格忽悠到近20W。另外车上还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其偷工减料:1、没有后防撞钢梁,用泡沫取代,就连日产都改邪归正了,15W的纳智捷居然还敢省,这种只有在polo这些A0级小车上才有可能出现的配置出现在纳智捷的紧凑级SUV上。2、内饰看着好看,但用料做工极差,全是硬塑料不说,空调出风口、手套箱等活动的部位连阻尼都没有,光看着视觉还蛮有档次,一开扶手箱就哐啷啷的掉下来而不是很有档次感的缓速打开,空调出风口的塑料加上没有阻尼的手感就像淘宝上10块钱以内的儿童玩具一样粗糙。

总结起来说,纳智捷这个品牌(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几款车),以及纳智捷的车托们,给你们消费者看到的都是豪华高大上的东西,而实质核心的东西,像动力总成、底盘技术、安全配置等表面看不见的东西就连国产5W块的车都不如。最可笑的是纳智捷的车托都很喜欢诋毁日系品牌的安全性企图证明自己的车安全,但事实是,纳智捷的安全配置数出来都很可怜,要知道实际驾驶中可靠的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操控、车身稳定性控制以及车身的受力结构的作用远远大于铁皮的厚度,反倒是纳智捷那个淘汰了几十年的平台技术很难保证车身受力的合理性,如果说大7沉重的车身用料还算扎实,那么U6这种比同级车减重了100公斤的车身用料在这种老旧的结构平台上实在难以保证安全。

第一批吃螃蟹的电动汽车车主怎么样了?后悔吗?

缤越为啥卖的好,10万入手你心不心动

大家好,我是酸酸的不二君,每日为您带来优质的 汽车 知识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缤越,作为吉利旗下小型suv,国产suv届的典型代表,凭借其优秀的内饰做工, 时尚 标志的外观设计,经济实用的油耗水平,在10万元级别suv中占据引领地位。销量也是不错,稳扎稳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外观设计。吉利旗下的无论是suv还是轿车基本都采用家族式设计语言,涟漪式的中网,十分精致,无疑这个外观语言是不二君是觉得吉利颇有成就的地方。

2.内饰做工。国产车的内饰一向不会让人太过担心,在缤越身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高配版10.25英寸的中控大屏,细密的座椅缝线,全系标配真皮方向盘,类似赛车式的方向盘。还有各种主动安全配置一应俱全。这样的车怎么不让人心动。

3.动力配比。1.0t和1.5t三杠发动机的动力搭载,分别配备6挡手动和双离合变速箱。在保证动力的基础上很好的控制了油耗。据网友实测,即使是1.5t版本,油耗也保持在7-8左右,十分经济。

4.价格惠民。缤越的指导价位于7.88万-12.98万,低配落地也仅需9万元,10万可以买到次低配,相比于动辄10万以上的合资suv来水,价格是真的不贵。

综合来讲,缤越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不二君不在赘述。能保持高销量必然有他的道理,当你不知道买啥车时,就看看销量榜,国产车如今也不错。

缤越是吉利家上市较晚的车型,但它的上市也是继博越、帝豪系列等车型后的又一爆款,上市至今销量稳定,月均过万,甩出了探歌几条街的距离。在国产车中,个人感觉缤越是处于中上水平,其实不仅国产,与合资对比,缤越也是居于上段位。

评价一款车,要从多方面考虑,吉利,可以说是中国品牌里综合实力最强的。对比合资,缤越价格低、配置多、动力足。对比国产,价格差不多的基础上,就比配置三大件。配备的L2级别智能驾驶系统,其ICC 智能领航系统,真正实现了全速、全时、全向的智能驾驶;同级独有的AEB-P带行人识别的城市预碰撞安全系统、APA全自动泊车等配置,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安全的驾控体验。

都说技术改变市场,以技术立足的吉利缤越靠品质取胜才能走的更久

著名的翻越哪里卖得火了?山寨丰田威驰的地盘,用轿车地盘做SUV能不翻吗,下面水军全在吹用什么BMA平台,这是吉利一贯的欺骗手段,专门欺骗不懂车的国人,这是给消费者洗脑,什么是BMA平台?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股权的同时购买了沃尔沃三个老旧的平台,现在把这三个老平台建起来后改名叫BMA、CMA和PMA,然后就忽悠说多么多么先进。吉利一直都是在山寨,比如帝豪山寨二十年前老丰田花冠,帝豪GL山寨老款卡罗拉,博越山寨丰田老款RAV4也就是荣放,领克山寨沃尔沃XC40,星越山寨沃尔沃的T5发动机等等,吉利根本没有技术,搞个三缸机还要假借沃尔沃。不但假借沃尔沃技术,还培养上百万水军黑其他国产品牌,卑鄙无耻。有事实为证,别说我黑吉利,吉利的销量就是骗出来的。

颜值不错,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内饰更是科幻上档次,虽是三缸机动力还不错 抖动控制的挺好 驾驶感受不像三缸机。不到十万的售价性价比蛮高

这车卖外观的

欧尚A600真实油耗是多少?

这个问答里持反对意见的人,估计多是没有新能源车的人。本人是2004年车主,当年就买了燃油车,强调这个是反映吃新能源车螃蟹的心情。2014年孩子购买了北汽e150,但多数的时候是我在开,身边很少有人开纯电动 汽车 。当时的体会是车子起步快声音小,停车方便,最关键的是省钱,如果在家里充电,估算是油车油费的十分之一。主要的毛病是里程太短,需要经常充电,有时确实比较烦人。2018年夫人又抽了一台新能源指标,买了奇瑞品牌,可以充电到340公里,真是更爽了很多,没有了里程焦虑。2019年初,我用北汽e150置换了吉利新车GSe,升级后可以充电至400公里,加上这台车是顶配,功能非常齐全,也很好用。有的人老是担心,电动 汽车 二手车卖不了多少钱,我觉得根本不用想这么多,买车又不是为了卖二手车的,只要它在我使用期间,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就行了。如今我的油车基本上不用,偶尔动一动也是为了别让电瓶亏了电。

我觉得对许多新生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老是用旧的眼光来评价它,不然变成了“九斤老太”,显得思维太落伍了吧!

车是杭州买的,比亚迪元ev360。用了一年左右了,一年就坏了一个电路总成,在4S店申请理赔了,一万多块钱吧。换的还是挺快的,其他没什么毛病。

续航能力一般,说是60公里时速360工况306。其实充满电高速最多180多公里吧,越快越耗电,城市道路不开空调大概220-230。开空调估计下来20公里。也就200出个头。这一年电池还行,没感觉太多下降,车子做工一般,10万左右也不能要求太高

家里一定要有车库,没也要租一个,这车不在家充电那就废了,晚上10点以后3.33毛一度电,充满也就40度13块钱左右,外面特来电2块多,是家里充电的7倍成本,合下来跟日系卡罗拉这种汽油车一样的成本油耗了,卡罗拉开两年还能卖个好价钱,这车两年下来,打2折也不一定有人要,家里代步买菜,不出远门,行,

就适合满电一个来回这种,限行城市大多为了个牌照,不是限行城市没必要纯电,买个混动就行,

比亚迪元我觉得性价比一般,凑合开吧。反正也不能卖,开到电池报废,希望后期换电池成本低一点,

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螃蟹就是好吃啊!2014年6月买了比亚迪秦,这是比亚迪插混车。当时国补地补下来14万多到手。没想到9月国家实行新能源 汽车 免购置税和车船税政策,早买一个季度多支出1.2万元购置税。以当时的价位完全可以买卡罗拉,速腾,朗逸,宝来,英朗等一线热销车。最终选择了秦,原因吗?船夫的粉丝,信任比亚迪。对比亚迪有真实的了解。13年12月秦在上市,当时遭到好多人嘲笑,因为他太另类了。插混车,家用插座就可充电,这不是电瓶车吗?没听说过 汽车 用插座充电的。尾灯也另类,车内竟然蓝色内饰。1.6升油耗,5.9秒加速,吹吧,不可能吧!12个安全气囊,遥控驾驶,360全景影像,座椅通风加热,天窗。在人们嘲笑声中,我已经入手了。到今年五年多了,跑了12万多公里。竟然还没出保,比亚迪良心企业,秦整车质保6年12万公里,电芯保终身。看一看能耗。百公里3.3升油+9.5度电。是不是省油?开着他转变了大半个中国,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都去过,没掉过链子。加速咱现在不敢说,许多喷子们说5.9秒没用。但他至少能提振你的信心,想超车一脚油下去就行。就像一张卡在手,你可以不刷,但不能没有。12个气囊,也许车子报废了也没用过,但不能没有。比亚迪产品更新太快了,现在又出来秦pro,每年小升级。所以老秦二手车贬值厉害,但就他那动力,配置,安全性现在的新车能有几款超过他的?买秦不后悔!

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在两个城市,上班来回接近70公里。开汽油车一个月要1000元左右油费;坐火车每月接近500元,时间不自由,很怕雨雪。

现在换了电车,单位有充电条件,自家车位也装了充电桩,基本上没有充电焦虑。估计每年油费能省10000多。

保养10000公里一次,就是检查蓄电池液,少了就补一点,其他没什么花费。比汽油车又能省大几百。

最后是厂家电池包8年12万公里,非人为故障,续航低于80%包换。

电车打折很凶,我这车落地也就十几万,比同配置有车便宜了约十万。怎么算我都觉得很值。不后悔。

作为一个专业搞电气设计的从业人员,绝对不会买电动 汽车 。没拍照的时候去转了几家电动车4儿子店,看了下车辆设计结构,各种配置和参数,计算后果断放弃拍了个号牌。第一批吃螃蟹的勇士只能说是不懂这些专业知识,车企利用了这一点欺骗了广大消费者。所以用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来形容并不贴切。他们只是不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员。燃油车成本都在发动机个变速箱上,那可是实打实的铁家伙,而且各方面配合精密度都需要很高的标准。我不是搞机械的不专业。而电动车成本都在电池上,和各种电子配件上,而电子配件生产线加工成本非常低,打板1平米只要200多元,液晶大屏更是低的可怜,与实际到消费者的手里完全无可比性,现在一台电视才400多大家想象一下吧。但电池是有寿命的消费者用几年势必需要进行更换,而发动机呢跑个几十万保养好的话,跟小伙子一样保值率相当的高。就说到这吧,对与不对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太后悔了,转卖没人要,废铁价格都卖不出去,三年后的新能源 汽车 价格只能卖到当时价格的15%,还没人要,谁买谁后悔!

我后悔了,后悔第一台车没买新能源,以后都不买家用燃油车,又没劲,又费钱费时,第一台车是宝骏560,综合6毛2一公里,基本市区走,热就开空调,第二台奇瑞的艾瑞泽5E 450,也是市区走,基本是7分钱一公里,都是家里充电,晚上12点后2毛9一度电,5万5公里了,电气部分没故障,机械部分就4万公里轴承坏过,平时弹射起步多吧 。其他没问题,上车就空调,车也不需要保养,我的宝骏4万5公里都做了6次保养了,电动车就是省心,市区开开空调,12小时,跑350公里内问题,高速定速100可以跑340左右,如果定速120只能跑300不到,长途不方便。其他真没话说。

2009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新能源补贴政策,迄今已经近10年,累计补贴投入近千亿,在国家的大力补贴下,电动 汽车 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电动 汽车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了我们的出行方式,但是为什么很多车主都后悔买新能源 汽车 ?

2013年,第一批吃螃蟹的电动 汽车 车主出现,他们都是北京最早一批电动 汽车 的私人车主,被称为北京电动车“100勇士”,吃螃蟹需要勇气,但是同样也会付出代价。几年使用下来,电动车的续航大幅缩水。有的车主甚至哭诉,修又修不起,卖又没人要,我买的不是车,而是电动爹。

宋叶君就是首批电动 汽车 车主,他的车是江淮的IEV4,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为小区不让装充电桩,他只能去快充桩上充电,最近他发现他的车续航出现问题,“开始车上显示还有20%、30%电量的时候车子就会无预警的突然无法行驶,后来问题更严重,甚至显示60%、70%电量的时候,车子就开不动了。”他把问题反馈到厂商,厂商却没有积极解决,反而和4S店踢起皮球,“厂家要求我去4S店检测,4S店检测说车辆没问题,但他们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推说车辆不能快充,最好用慢充。但是购车的时候厂家没说过车辆不能快充,而且其他电动车都可以快充,我的车夏天快充也没问题,只是冬天冷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像宋叶君这样在使用电动 汽车 遇到问题的车主还有很多,大部分车主的电动 汽车 已经弃用,原因就是电池大幅衰减,已经无法满足通勤需要,但是换电池的费用高昂到比买新车的价格还贵,作为二手车卖掉有无人问津,车主陷入了卖又卖不掉,修又修不起的两难境地,只能放在那里占牌照吃灰。首批电动 汽车 车主的遭遇,其实也代表了为数不少的电动 汽车 车主的使用现状。

疯狂利用续航测试漏洞

我国的新能源续航里程以NEDC续航作为测试标准,历时1180s,全程仅仅行驶11.007公里,这种标准相比欧美国家的测试标准,有着非常大的漏洞,车企也纷纷利用NEDC续航的测试漏洞,研发出NEDC续航高,但是实际续航不到7成的电动车。

更有甚者,将最大等速续航作为宣传素材,甚至将之堂而皇之的作为车型的名称甚至印在 汽车 尾标上,却罔顾最大等速续航根本是完全不可能达到的极限情况。

卡续航里程无耻蹭补贴

很多人都会奇怪,为啥国内电动 汽车 像上楼梯一样,一年提高一个级别?实际上这是因为很多车企都在卡着国家规定的补贴线造车,去年,国家出台政策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补贴上调2—14%不等,这也催生了一大批续航超过400km的电动 汽车 。

对于车企来说,续航补贴的门槛就像考试,60分多一分浪费,少一分就拿不到钱,所以很多车企永远卡着补贴线造车,却不思考如何提高续航水平。

油车换壳节省研发费用

相比于从头开发一套电动 汽车 平台,油改电无疑要方便便宜的多,因此很多车企都是在油车基础上改造电动 汽车 ,将电池要么放在后排座椅下,要么放在后备箱,再加上电机,其他地方保持原样,这样造车确实是简单粗暴,但是后排顶头、后备箱容积小、操控极限差、车内空间小、续航里程短、安全性能低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

到2020年,新能源 汽车 的补贴将完全取消,车企无法在获得巨额的补贴收入,消费者购买电动 汽车 的价格也将大幅上涨,电动 汽车 将直面竞争,在其身上附带的各种光环也将逐渐消失,电动 汽车 究竟是代表未来的出行方式,还是化学燃料车的有益补充,到时便自见分晓。

耍品牌我不知道。但是基本比亚迪新能源车主都很满意,而且大多数不会换回燃油车了。很多一部分,换车也跳不出比亚迪的坑了。因为,比亚迪性能和安全,品质还有质保的标定太高了。再换其他品牌更本没有竞品。当然也有不喜欢的,因为发音不好。如果可以容这一点的,那是真香啊。

新能源电动 汽车 是趋势,现在新能源 汽车 已经正式起步,设施也在逐渐增强,消费者也一点点在接受,无论是第一批还是现在选择新能源 汽车 ,都是很正确的

第一:新能源 汽车 可以解决上牌摇号问题

很多一线城市, 汽车 上牌并不容易,需要经过漫长的摇号期,有的甚至几年也摇不到号,新能源 汽车 并不需要摇号,直接就可以上牌,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 汽车 ,也是为了能够方便使用,能够更快的用上 汽车

第二:解决了限号问题

新能源 汽车 并不需要限号,在很多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都采取了限号措施,导致很多人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无法用车,但是新能源车型并不限号,所以很多上班族选择了新能源车,这样上班更方便,也不用每天担心限号问题

第三:更早的获取新能源车牌

现在很多城市的燃油车蓝牌价格不菲,因为上牌摇号很难,所以一块车牌的价格就已经让很多人打消了买车的念头,新能源 汽车 现在刚刚开始,等到成熟之后车牌会一样紧俏,现在可以正常上牌,也算是一份长远的投资,所以很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也是为了投资

总结:新能源电动 汽车 进步非常快,燃油 汽车 也逐渐在褪去,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接受新能源 汽车 ,综合来说目前新能源车还是很值得选择的

纳智捷u6vs传祺gs5到底哪个值得入手,懂的来,

欧尚A600这款车总体油耗并不高,本人去年6月末提车,到现在行驶了总计1万公里。大致算了一下平均油耗在跑6.3左右,有些开车技术比较好的大神平均油耗可以去到5.1。

这款车动力方面,我觉得多少有点不足。尤其是坐满人还有后备箱放了很多东西的情况下,这个更明显。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基本够用的啦,这个价位的话就不要要求太多了。

空间的话足够宽敞,丝毫没有压抑感。如果人少的情况下,后两排是可以完全放平,用来躺着。减震效果做的也不错,过减速带的时候不会有很明显的颠簸感。胎噪方面我觉得不是很大,内饰做的也很优秀。这个价位的,竟然内饰有高级感。实在让我有点惊喜!

有点遗憾的是觉得底盘不够高,有时候去工地拉货的时候。不太敢开上去,生怕挂到底盘。

如果必须这两个选的话,只有GS5。无论做工用料都比纳智捷U6强一大截。纳智捷就算了,我看下面评论,一堆纳智捷的车托。不要轻信网上那些纳智捷车托的言论,不是我想黑纳智捷,而是我看到那些纳智捷车托无耻的谬论实在看不下去,所以我就要八一八那些纳智捷车托的谬论托词。

1、油耗,纳智捷车托最常说油耗不高,还有人发出9个油的帖子,然后一大群人在后面跟着起哄“油耗真低”,但事实呢?上海纳智捷U6的车友实际算出来12-15个油,那9个油的帖子哪里来的?跑郊区国道和高速跑出来的,要知道这种路况就算是2吨多的越野车也能跑出这么低的油耗,我自己的2.0排量的SUV跑高速都是6个多的油,如果我可以省着开,可以开到5个多。但油耗不能只看高速,更要看市区综合,毕竟用车不是天天在高速上的。

2、还是油耗,因为(1)的关系,所有有一些车托发油耗的时候开始注意到市区和高速的问题了,于是乎发油耗的时候都会说:我这个是市区油耗。但是事实怎样?市区差异也很大,一个人平均一天跑100多200公里,号称是市区油耗,高架也算市区油耗吗?工信部的标准,市区的平均时速在20公里左右,他每天上下班如果是在市区,岂不是每天5-10个小时都得在车上了?衡量市区油耗的标准就是均速,因为这个均速跟你踩多大油门关系很小,而是跟着路况走的。记得他们曾经拿一个8.9的油耗来说油耗低,说是40%的高速60%的市区,听起来不错,但再看他们的车显均速,63公里/小时,开车的都知道,不跑高速的话,是很难开出这种均速的,我朋友每天30公里路程有一半在高速上,3年来均速也只有31km/h,我自己自驾游跑400多公里,其中有300多在限速100-120的高速上,还有50左右在80公里限速的快速路上,均速也只有70多点,他市区能开到63的均速?上海天天跑高架快速路的同事均速也只有30多。现在再去看纳智捷论坛,看看他们有谁再发过均速了?都只说是市区、郊区,却没一个敢发均速的,车托嘛,结果怎样他们自己清楚。

3、继续谈车托口中的油耗,纳智捷的车托在无法辩驳的时候会跟你说一句:要省油就不要买SUV。看起来是狗急跳墙了。但他们在混淆SUV和越野车的概念,U6跟大多数城市SUV一样,源自轿车底盘,也就是纳智捷5的底盘,你可以当做是拉高的两厢纳智捷5,车重也就1.5吨,跟B级轿车差不多,油耗能高到哪里去?跟那些动辄2吨的非承载式越野车完全两码事。纳智捷车托却很喜欢混淆这个概念,这种城市SUV的油耗正常来说跟同源的轿车相比油耗高出0.5个最多了,除非是四驱可能会更高点,但U6没有四驱。而跟U6同源的纳智捷5油耗也很高,所以纳智捷的油耗高,跟是不是SUV没关系,而是技术问题。

4、油耗高低差多少?当纳智捷车托无法再辩驳油耗的时候会说“油耗差一点没差多少,跑100公里也就差个20来块钱,一年2000块算什么钱?车都买了还在乎这2000块?”话是没错,但这很明显是车托的语调,不是花自己钱当然不心疼了,我朋友年薪40W,还是买骐达图省油。记住一个标准,凡是不把你的钱当成钱的基本就是车托了,其实真的有钱人不会乱糟蹋钱,只有穷人才会觉得有钱人就可以乱花钱。另外,纳智捷U6可不是100公里差20块这么点,新出的一些车比如CX-5以及我自己的2.0SUV在上海这种市区市郊综合路况油耗7.5左右(均速26左右),而邻居的纳智捷5要12.5个,按照上海油价来算(现在7块3,已经很低了,以前7块8,我们就假设7块5吧)7.5*7.5=56.25,12.5*7.5=93.75,相差近40块钱百公里,几乎快翻倍,而现在正在淘汰的油老虎科鲁兹1.6和1.8(这两个油耗差不多),这段路的油耗是8.3,折算下来也只要62块多(1.8T传祺GS5和2.0比亚迪S6这段油耗在9.5)。钱不多也是钱,如果有的选择为什么要选多花钱的,最关键的,油钱差的不多,但是油耗代表的是技术,拿一个几十年前淘汰的技术来卖这么贵你觉得值得吗?对于神经大条的人来说小米用起来跟IPhone也差不多,让你花5800买一台小米你愿意吗?这招就是车托在转移注意力,把油耗高的问题转移到油钱的问题上,让人忽略车本身老旧的淘汰的不值钱的技术。

以上关于油耗的反应的问题就是纳智捷的动力总成的垃圾程度其实扒开来说,纳智捷就是用的以前为日产、三菱等车企代工时候捡漏来的技术在忽悠,拿着人家淘汰的发动机技术当宝贝,而且还不是正宗的,只是模仿他们的技术而已,说白了就是山寨。但纳智捷也很聪明的买一个三菱的涡轮装了上去,于是宣传的时候就说发动机是三菱的技术,采购的三菱的涡轮,再然后就由车托们把谣言传成采购的三菱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确实山寨了三菱的,但是淘汰很久的旧款,所以没有任何mivec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油耗高的原因。

5、车托在油耗之后会继续说一句,这是发动机调校的问题,发动机调校动力好,油耗自然就高,别的发动机调校动力就不行,但是省油。事实如何?看看评测,U62.0T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10秒多,比我的2.0自然吸气的SUV的9秒的成绩还差,比2.0自然吸气的CX-5的11秒的成绩只快了1秒,跟ix35的2.0自然吸气10秒多的成绩差不多,油耗高了50-70%,动力却相差无几,这种调校到底是偏动力还是偏经济?

6、底盘很舒适,这根本就是混淆视听,纳智捷没有一款车有后独立悬架,全是用廉价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为什么?因为没技术,纳智捷最早是山寨日产雷诺起家的,有的也是几十年前日产雷诺淘汰的低端车技术平台,所以没有中高端车才会用的后轮独立悬架,一直在用那套非独立悬架,而在今天独立悬架已经下放到紧凑级车上的时候,仍然在用。车托们一直在强调“实际驾驶的时候后轮还是很舒适的,不比独立悬架差”“车是买给自己开的,不用考虑后排乘客舒适性”,其实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前者是胡扯,后者是扯不起来了就打个圆场。但不管是哪种,他们其实都在偷梁换柱,把独立悬架=舒适性。而实际上他们偷偷略过了两个问题,第一独立悬架的舒适性是针对两侧车轮不同步的弹跳情况来说的,过个减速坎,左右车轮弹跳同步,独立不独立根本没区别,只要减震和悬架够软,都舒服。第二个问题,独立悬架的优点不只是舒适性,而是操控性,提升操控稳定性(具体百度),在高速上这点抓地力的优势可能就是救命的,这个才是核心关键所在,车托们却只字不提,把矛头转向舒适性方面,引导别人走向误区。另外车托还有一种说法“牧马人都用非独立悬架呢,非独立悬架比独立悬架更结实”,这压根就是在偷梁换柱,牧马人等非承载车身用的是整体桥非独立悬架,提升刚性、布置四驱系统,但纳智捷的是脆弱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强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设计布置不合理,更是弱不禁风(百度速腾换悬架)。最后还是那句话,扭力梁悬架和多连杆独立悬架成本差很多,何况还是这种淘汰几十年的平台产物,国产手机是可以用,平时打电话发短信聊微信用起来跟苹果也差不太多,但让你花5800买个国产手机你愿意吗?

7、纳智捷安全配置高,比其他品牌的车配置都高。当然你不对比配置表,只坐在车里看看的话确实如此,但事实呢?车最核心的三大件,发动机和底盘都是淘汰技术,这在配置上是看不出来的,但确实事实存在的,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就这一条成本就能差大几千块还不算利润,安全气囊,纳智捷U6除了顶配是全的(不含膝部气囊),其他的绝大部分都只有两个气囊,再看看今年同价位新上市的车多少气囊?一个气囊多少钱自己去查一下就知道了。发动机连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都没有,ESP也只有高配顶配才有。这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一车真正值钱的技术,全都减配,却用那些所谓GPS导航、360度全景影像、倒车影像等电子技术来冒充豪华感,这些电子类产品的水分可是极大的,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很不好用,去论坛就能看到很多人在改这些电子系统,因为太不好用了,自己淘宝上装3000-6000全套带品牌的系统完全可以甩它几条街,可见其电子类成本大概也就1000块以内,却用这套不值钱的东西把价格忽悠到近20W。另外车上还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其偷工减料:1、没有后防撞钢梁,用泡沫取代,就连日产都改邪归正了,15W的纳智捷居然还敢省,这种只有在polo这些A0级小车上才有可能出现的配置出现在纳智捷的紧凑级SUV上。2、内饰看着好看,但用料做工极差,全是硬塑料不说,空调出风口、手套箱等活动的部位连阻尼都没有,光看着视觉还蛮有档次,一开扶手箱就哐啷啷的掉下来而不是很有档次感的缓速打开,空调出风口的塑料加上没有阻尼的手感就像淘宝上10块钱以内的儿童玩具一样粗糙。

总结起来说,纳智捷这个品牌(至少到目前为止的几款车),以及纳智捷的车托们,给你们消费者看到的都是豪华高大上的东西,而实质核心的东西,像动力总成、底盘技术、安全配置等表面看不见的东西就连国产5W块的车都不如。最可笑的是纳智捷的车托都很喜欢诋毁日系品牌的安全性企图证明自己的车安全,但事实是,纳智捷的安全配置数出来都很可怜,要知道实际驾驶中可靠的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操控、车身稳定性控制以及车身的受力结构的作用远远大于铁皮的厚度,反倒是纳智捷那个淘汰了几十年的平台技术很难保证车身受力的合理性,如果说大7沉重的车身用料还算扎实,那么U6这种比同级车减重了100公斤的车身用料在这种老旧的结构平台上实在难以保证安全。

最后,别被论坛上那些车托忽悠了,他们会告诉你“买了这车回头率真高”,确实如此,但背后的故事他真不知道,我跟几个同事路上看见一辆大7,都回头看了好多眼,车主很拽很自豪地看了我们一眼,很拉风?其实我们几个人只是在讨论会花20多W买这么垃圾的车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要知道邻居的5开了没两个月就头也不回的卖掉了,再去翻翻二手车市场,二手纳智捷在20000公里以内就转手卖掉的占多大比例。别的车都是3-5%左右,毕竟新车才开20000就卖的太少了,但是纳智捷活活占了50%,可见有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