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实时油价-山西省今日油价最新价格走势
铜价行情历史铜价走势是怎样的呢
1。
(1)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
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2)(1)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
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
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 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
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2)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
(3)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4)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2。1。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艺等。 2。
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领导艺术,梅湘涵书法艺术等等。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
唯美主义是审美的最完美发挥。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
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
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 。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
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3。有根据4。
还没有完善。
尿素的历史最低价格是什么本周开始国内尿素价格继续小幅下滑,目前北方尿素主流成交价格在1530-1550元的价格出现,企业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也是在有意低价促销。
目前市场基本还处于停滞状态,主流行情呈下滑趋势,市场表现的较为混乱;从目前全国市场来看,恐慌心态已经出现,市场上都在想法低价卖货,因此低价也是随时都在出现。 目前厂家联销、保底已经成为了销售趋势。
港口方面大量的尿素均以集港等待淡季出口,这批货到港价格大都在1600-1650元,保守估计集港尿素港存在80万吨左右,经销商开始看空淡季出口市场。各地市场简述如下: 东北市场 辽宁:尿素市场仍然有价无市,企业走货很困难,报价在1700-1750元有价无市。
山东、山西外发尿素到站价在1630-1650元,价格倒挂。经销商的恐慌情绪更加浓厚,开始忍痛抛售前期高价货源。
低端出库报价出现1600元,主要是联销货在市场上销售。 吉林:尿素价格小幅下滑,由于外省尿素送到价1600-1650元,当地企业主流报价降至1650元,如果搭配复合肥则价格更低,核算在1580-1600元的价位在成交,由于当地春耕市场还没有启动,市场上无论价格高低走货均比较困难。
黑龙江:尿素价格平稳,市场有价无市,当地企业出厂报价1700-1750元无销量,外省尿素送到价1680-1700元,春耕市场不启动成交量仍然不理想,经销商恐慌心态严重。 华北市场 河北省:尿素价格仍在随山东市场小幅降价,企业主流报价1560-1580元,实际拿货价格还能更低,市场销售仍没有大面积好转市场需求量不多,企业也有库存压力,受整体价格不断跌价的影响,经销商保持谨慎态度,采购热情不高。
省内个别厂家在往港口发货准备淡季出口。 山西省:小颗粒尿素出厂报价稳定在1600元/吨左右,由于销售困难,企业主要以联销为主,由于山东、河北等周边地区仍有跌价空间,且当地需求薄弱,企业销售压力较大,外发市场的也在减少,短期稳中趋降,保底或者联销已经成为了销售的主流。
内蒙古:当地农业需求还没有开始,企业销售压力较大,外发多在联储联销,不报价。市场批发1700-1750元有价无市。
省内鄂尔多斯化工尿素装置生产正常,该产品在东北市场实行联销,极大的压制了其他品牌的销售。 中南市场 河南省:尿素销售市场尿素市场继续呈疲软态势,省内尿素主流报价在1550-1580元,实际成交价略低。
据悉,豫西地区部分小厂因其资金、库存压力,尤其山西省价格的影响,低端产品价实际成交价已跌近1520元,省内大部分尿素厂开工基本正常,但大部分厂家库存压力增大。大部分工厂实行保底联销。
湖南省:尿素价格继续下滑,企业主流报价1680-1700元,两广市场销量不大,导致该省尿素外发困难,在库存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当地有个别企业因为成本原因停产检修。 目前市场上批发1700元左右走货量极少。
湖北省:尿素价格小幅下滑,企业主流报价1650元实际成交还能略低。经销商依旧观望占多数,由于目前农业处于备肥期,水稻用肥要等到5月份,市场比较冷清,主流批发价1680-1700元省内各大厂生产基本正常,暂时没有停车检修计划。
铜的现货价格如何确定,在什么网站上有其历史数据影响铜的现货价格因素:
1、供需关系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2、宏观经济
铜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其需求变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3、汇率波动
铜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商品,而在国际贸易中,通常情况下,以美元计价,非美元国家的本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铜贸易的成本与利润,并进而因贸易活动的变化而导致供需关系的改变,致使铜价因此出现波动。
4、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当铜价长期低于铜的生产成本时,往往会导致铜、矿山、冶炼企业大幅减产,从而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致使铜价出现较 *** 动。铜的冶炼方法分为火炼法和湿炼法,不同的冶炼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成本。
查询铜价格的历史数据:
关注铜的价格走势,可以到上海有色金属网去查查看,具有权威性。简介一下,《上海有色金属网》是有色金属行业门户网站。是有色企业发布和获取信息、寻觅商机的重要平台。
有色金属价格历史走势(一)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1984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五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 *** 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吨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
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813英镑/吨、14256美
元/吨,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4290美元/吨、660美元/吨,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吨。
(二)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
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前苏
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吨3150美元。
(三)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
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
幅攀升,至2006年中价格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年至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
83%。而随后的2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
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吨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
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
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
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
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
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2006年水平。
《中国物价》2009.1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上涨持续时间短。
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
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它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现在铜多少价格了铜反弹如期而至,但期望暂不宜太高 行情回顾:沪铜主力合约1005小幅高开于55070,上午盘多空争夺激烈,午后再A股市场大幅上扬的带动下逐步反弹走高,报收于55890。
沪铝走势比沪铜相当,尾盘报收于16745,较昨日上涨2.45%。 基本面上: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United Co. Rusal Ltd )表示,旗下的铝粉生产工厂Shelekhov Powder Metallurgy 2日发生爆炸,造成一人亡。
该公司称,Shelekhov的生产设备已停止运行。
关于钢铁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这种粗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已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源对经济良性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比2000年翻一番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发展指标。本文对中国能源资源形势和世界对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能源利用应立足国内,走能源利用多样化、高效化的路子,中国完全有能力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1中国能源供应形势
1.1传统能源
从中国能源资源赋存及利用现状看,主要能源结构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总消耗的90%左右。水力发电、天然气、煤层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所占比例很小。本文所称传统能源是指开发利用时间较长,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
2000年,煤炭生产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66.6%,预计2005年的产量为20亿t左右。根据有关部门预测,1000m以浅远景资源总量28600亿t。截至2003年底,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10660亿t。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按目前的开采规模,可供开采上百年。但煤炭开采最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严重,二是环境成本大。据载,国有煤矿每采出1t煤平均要动用2.5t的煤炭储量,损耗2.48t的水资源。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山西省每年挖5亿t煤,就使12亿m3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平均每生产1亿t煤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面积约245km2。2002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损失达300多亿元,即每生产1t煤的代价为70多元。1980―2004年山西省煤矿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20年中累计排放烟尘达1743万t,地下采空区已达2万多km2,占山西省面积的1/7,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土地面积达6000km2。再加上煤炭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煤炭利用成本更高。这样的状况,本身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环境也是希缺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具有不可逆性,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所以,中国今后要限制煤炭过度开采,实现煤炭产量逐步稳定增长,同时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积极推进清洁煤技术,缓解煤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1.2石油
2000年石油生产为全国能源产量的21.8%(折合为标准煤)。据有关部门评价,全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200亿t左右。在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中中国占2.1%。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进口原油超过1亿t。中国在石油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探明程度低,只有33%;二是相当一部分大型油田增产稳产压力增大,2005年中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9%,而消费量同比增长16.8%,产量增长远落后于消费增长;三是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进口又以货物贸易为主,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和国际势影响较大。
“十五”前4年,中国加大油气勘探力度,累计投资1000亿元,探明了8个地质储量大于1亿t的油田和3个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m3的气田。有关院士、专家预测,随着勘探技术进步和生油理论的突破,中国将迎来石油勘探“二次创业”,前景光明。
所以,加大勘探力度和生产能力应成为中国石油产业的首选。
1.1.3天然气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22万亿m3。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4万亿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0.6万亿m3,探明程度12.5%。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平均年增长10%。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0年里,中国天然气年探明储量在5000亿m3以上。
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据有关方面统计,2000年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总量中,天然气占3.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三者基本平分天下,天然气占28%。但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2004年为408亿m3,同比增长16.4%。
天然气替代煤炭,还有巨大的环保作用。按照西气东输工程每年120亿m3的天然气,即意味着可替代900万t标准煤,减少排放烟尘27万t。
所以,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应提高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1.1.4煤层气
煤层气是一种与煤炭相伴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也称为瓦斯。由于煤矿瓦斯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较深,而对其开发利用重视不够。瓦斯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燃烧值与天然气相当,有效利用煤矿瓦斯既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34万亿m3,与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可采资源约在14万亿~18万亿m3。2004年全国开采煤矿年抽放瓦斯总量(折合甲烷纯量)达到12.6亿m3,但利用率不到30%。
中国煤层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重庆和贵州地区。2005年11月1日,中联煤层气公司在山西沁南实施的潘河项目一期工程竣工,进入商业运营。2005年计划完井100口,其中15口井已经产气,平均日产气达1500m3。该项目以获得的754亿m3探明储量为基础,共安排909口井,分三期建设大型煤层气田基地。“十一五”期间,仅山西省煤层气产能将达到50亿m3,其中中联煤层气公司产能预计近20亿m3。
煤层气的利用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是薄弱环节,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煤层气的推广应用。
1.1.5水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力发电取得了辉煌成就,从1978年中国水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3.1%提高到2001年的8.7%,年发电量增加了4倍多。但相对于中国水利能源总量,这个比例仍然很低。全国水利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历时4年的复查结果表明,中国内地水利资源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kW,年发电量17534亿kW,相当于212亿t标准煤的发电量。截止2004年底,装机容量约1108亿kW,占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5%;年发电量3310亿kW,占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的19%。
在水能利用方面,中国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处于世界前列,还有很大潜力。根据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kW,开发程度达到70%左右。
1.1.6核电
在世界局势缓和和科学技术提高的背景下,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安全、洁净的能源,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中国已建成11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0万kW,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6%。2004年法国核发电量的比例占其国内总发电量的78%,日本装机容量为4574万kW,占国内总发电量的30%。
中国铀矿资源比较丰富,在国际局势继续缓和,人类理性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锻炼后的今天,中国完全可以进一步发展核电。
1.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能源的希望。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类能源有可再生、用之不竭、潜力巨大和利于环保等特点。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各能源消费大国政府均把这类能源的开发利用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将会逐步降低,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替代会越来越大。2004年6月,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形成了包含197个具体行动方案的《国际行动计划计划能够具体落实,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将达到10亿。举两个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
日本:日本是矿产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其国内煤炭、石油储量很少。其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2%,石油进口占世界的11.6%,天然气占12.7%,居世界第三位[1]。但日本坚持能源来源多样化和能源利用节约化的路子,大力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世纪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1975年日本56%的电力来自石油,2002年为19%,今后的目标是2012年降到16%。据2001年度统计,日本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达45万kW,2003年又上升到88.7万kW。在过去10年里,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下降了90%。新能源被日本视为“国产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设立了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书显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亿日元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研究,投入1346万日元用于风力发电的开发和研究,投入7190万日元用于生物能源研究。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标是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和常规能源的节能量要占能源供应总量的10%,2030年分别达到34%。目前日本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将达到200万kW。2004年6月新出台的《基本能源政策》强调,为了更大程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将进一步寻求能源多样化,核心是依靠核电,鼓励使用天然气,减少石油比重,到2010年将石油的消费比重降低到46%,天然气提高到15%。在日本,新能源也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中。安装了发电装置的新型路灯逐渐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动照明。日本政府还对购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家庭补贴50%安装费用。家庭太阳能发出的电白天不用的话,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或者政府[1-2]。
德国:德国是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的3.2%,居第6位,石油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5.5%,天然气占13.0%,居世界第二位。但10年来,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几乎为零[2]。2004年8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补偿,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能源长期的目标是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总消费量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供应50%。德国出台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曾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200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年销售额达100亿欧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0万t。2004年太阳能装置增加50%,达到300MW。德国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满足全国4%的用电需求,是全世界风能发电量的1/3。德国还在计划加大开发海上风能发电力度,到2010年达到风能发电3000MW。
另据了解,欧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达到22%;北欧国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替代核电。法国到2010年将达到22%;英国到2010年将达到10%,2020年达到20%;丹麦目前风能发电比例达到18%,还在继续发展。澳大利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达到12.5%;美国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从现在的1%增加到5%。
中国情况从目前技术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看,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期投资大,成本高。但站在国家角度,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利用成本至少增加一倍。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可再生能源最终将替代矿物能源,成为能源利用的主力军。因此,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应用,争取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测算在今后20―30年内,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达8亿t标准煤。对于风力,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是,中国陆地10m高度可供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kW。陆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kW。现在,大型风机的高度可达100m,这个高度可利用的风能更大。世界上公认,海上的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计算,中国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kW。所以,中国的风力资源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研究表明,地球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煤炭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仅已发现的地热露头点就有3200余处,全年天然放热资源量折合35.6亿t标准煤。另外,中国还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质能(乙醇、沼气)、海洋能等。
虽经多年的开发利用,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依然很低,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还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同志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十分形象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既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的原因,一是“人们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它当然就不出力”。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例如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是原国家计委太阳能产业化示范项目,1999年投产,原计划年产6MW,但投产后供不应求,2005年利用外国资金以补偿贸易方式投资4亿元扩展到年产70MW,总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仍供不应求,但9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这并不是中国不需要太阳能,而是国外有扶持可再生能源法律和实行可再生能源优惠上网电价以及全社会分摊费用,从而促进了当地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
中国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发电并网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费用分摊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信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将会取得快速发展。
1.3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是近20年来在海底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据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1995―2000年,日本对甲烷水合物资源进行了基础性研究,根据超声波勘探结果推测,其周边海底埋藏着约7万亿m3的甲烷水合物,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使用量。日本政府制定了自2001―2016年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2004年在日本近海开始试验性开采。
甲烷开采面临的问题,一是效益问题,开采的经济价值;二是技术问题,甲烷也是一种导致地球环境变暖的物质,在空气中扩散,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中国海洋物探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说:“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它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中国从1999年开始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5年来已在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发现其存在的证据,据预测,前景十分广阔。
2国内基本情况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国内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问题同时意味着潜力,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立足国内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中国能源资源潜力较大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重要能源矿产探明程度均比较低,石油为33%,煤炭(1000m以浅)为37%,天然气为12.5%,油页岩和油砂仅为6%。中国的能源资源潜力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加大勘探力度,能较长时期地缓解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与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
2.2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潜力巨大
2000年,中国每万元GDP的能耗是1.45t标准煤,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一是从经济结构看,中国经济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如几个资源消耗大户,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消耗量的80%左右。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中国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t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t标准煤,下降64%。据测算,每年节约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来自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进一步的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单位GDP能耗的降低。
二是浪费严重。据统计中国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t标准煤。再如中国房屋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2倍,各类汽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
2.3从国际经济政治角度看,中国必须保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低依存度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的人均能源消费增加意味着巨大的绝对量。作为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每一个大的行动,都会引起各国高度关注,进而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冲击。由于中国大上电解铝项目,氧化铝的港口价格从2002年的1800/t多元涨到目前5800/t元,增加了2倍多。同期,中国钢铁项目投资增速过快,国际铁矿石价格猛涨。仔细分析,国际资源价格剧烈波动,除了上述实际的供需变化外,相当程度上是国际资本炒作和国际政治的原因。
首先,以氧化铝为例,世界超过70%的氧化铝被美国铝业的7家公司控制,氧化铝的价格事实上被垄断。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和氧化铝消费国。根据中铝发布的数字,2005年1―9月份全球的氧化铝生产量4526万t,需求量4616万t,缺口仅为90万t,占需求量的2%不到。不难看出,这是以很小的缺口谋取高额利润。
石油。这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高涨,受损最大的是中国、印度这样的石油消费增长快且原油进口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大国,受益最大的是富油国和美国等资本大国。1993―200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平均年增1.73%,亚太地区年均3.75%,其中中国、印度4.5%。2004年亚太地区一次性能源消费超过欧洲、美国,对外依存度达到67.9%。从全球看,国际石油市场目前呈现出原油供应充足和原油期货价格趋高的两面性。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36.97亿t,消费量是36.37亿t,产销基本平衡,2004―2005年也没有出现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巨大缺口,但价格波动异常剧烈,非供求因素是主要原因。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石油历来是重要的外交手段。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节节攀升以后,靠着石油发大财的富油国的外交政策逐渐强硬起来。1998年以来,伊朗年均石油外汇收入翻两番,恃此优势,伊朗在核计划上对美国越来越强硬,和欧洲的谈判也陷入僵局。新上任的内贾德总统根本不理会美欧让其放弃铀浓缩的要求,反而要报复在近期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投票中追随美欧的印度,甚至扬言要“在世界地图上抹去以色列”。俄罗斯近年石油产量连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成为油价飙升的最大受益者。其准备赶超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无论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还是要求美国撤出中亚或是拒绝美国要求对伊朗施压还是近来在西伯利亚石油管线建设问题上,俄罗斯都表现出相当的强硬。委内瑞拉每天向美国提供150万桶原油,是美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这大大支撑了查韦斯对美强硬的外交政策,是唯一一个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表决中反对对伊朗施加压力的国家;对古巴则以优惠价格每天供应5.3万t原油;对利比亚,则警告美国实行封锁将受到切断供油的惩罚[3]。
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本优势,通过发动战争、武器和资本输出,一方面推行其全球战略,主导世界走势,另一方面在保证国内汽油低价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原油资本市场赚取巨额利润。
中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且进口原油的80%以上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近来美国在关岛增兵,与菲律宾、印尼搞军事合作。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很不利。所以,保持较低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国能源政策首先考虑的因素。
3 中国能源需求和供应预测
2004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t标准煤。按照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计算,中国2010年能源消耗量将达到23.2亿t标准煤。纵向比较,在国家采取得力措施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通过加大水电、核电、天然气、煤层气以及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投入,这几类能源可以提供3亿t左右标准煤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提供20亿t左右标准煤的能源。所以,中国环境压力和石油进口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完全可以立足国内,保持较低的对外依存度,进而走自己设计的发展之路。
4 建议和结论
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经济的另一含义是节约和效率。从经济理论角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应该是企业的自觉行为。价格机制能够促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资源,因为资源节约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所以,导致资源利用粗放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问题。如技术改造,当企业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改资金或在若干年内通过技改节约的资金不足以弥补技改投资时,企业就没有节约的积极性。所以,资源利用高效化的设计,应本着增加企业资源粗放利用的成本,提高其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的政策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节约能源利用,主要手段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构,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性产品的涨价。有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不无担忧地提出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将考验两种社会制度[4]。
因为涨价后企业增加的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把通过涨价增税增加的公共财政转化为社会保障返利于民,否则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公共财政的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弥补方式一是弥补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二是支持新事物的发展,以实现社会进步。而中国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所有权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开发权和收益权是所有权的实质内容。产权不清,价格改革很容易成为一些掌权者和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回首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就可看到这种借价格改革掠夺的危险有多大。中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能源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事实上的地方所有、企业所有等谁占有谁所有的现象,致使国家所有权虚化。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既没有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益中获得足够的回报,又未能很好遏制乱采滥挖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混乱的局面。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政府应从经济活动前沿撤退,淡化对经济数量增长的追求,完善和运用公共财政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使改革成果惠及每个人包括每个农民;完善和运用法律和政策解决产权制度、交易制度中的缺陷,防止全民资产由于制度缺陷流向少数人口袋,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效率,减少浪费。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一个不断提高利用水平,新老资源不断更替的历史。从石器到金属和塑料等合成材料,从钻木取火到煤炭、石油的开采再到水利发电、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所以,绝对的资源枯竭不会出现。
在资源的利用中,矛盾往往并不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即经济和政治问题。中国所追求的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做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因资源问题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国民的福祉。中国目前在能源供应上的战略选择应是立足国内,保持较低的对外依存度,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长地保证传统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使中国有时间研究开发新型能源,实现对能源利用的平稳更新换代。
为什么山西焦化亏损
10月21日钢铁行业概览
发表日期:2008-10-21 兰格钢铁
热点聚焦9月钢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7%: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数据显示,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月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7%。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消息,9月份,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7%。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34.1%,普通中型钢材上涨35.8%,普通小型钢材上涨30.7%,线材上涨30.7%,中厚钢板上涨26.4%。中国1至9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6.2%至39,095万吨: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数据显示,中国1至9月粗钢产量为39,095万吨,同比增长6.2%,钢材产量为44,515万吨,同比增长8.1%。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消息,1至9月,中国生铁产量为36,674万吨,同比增长5.1%;粗钢产量为39,095万吨,同比增长6.2%;钢材产量为44,515万吨,同比增长8.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GDP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后期财政政策将发力:随着三季度一系列经济数据昨日公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担忧加剧,“保经济增长”成为了主基调。上周五常务会议对四季度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强调“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并提出了十项措施。可以预见,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已经箭在弦上。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GDP增长了9.9%,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9.0%,较二季度的10.1%下降1.1个百分点,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前三季度这幅新图景中,除了GDP、CPI、PPI继续划出与其历史记录大不相同的轨迹外,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社会消费等指标也都加入了下滑的行列。阿特拉斯将在中国现货市场销售6.5万吨铁矿石: 汇丰晋信基金分析认为,宏观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正在由前期过热的局面转向放缓,国际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未来政策寻找内部增长动力的迫切性日益提高,而提高内需将是未来政策必然的取向。而包括银行人士在内的多数受访专家则预测,降息有望在近期成行,年内至少有一次降息的机会。央行短期内可能再降息 年内至少有一次降息机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日前在清华大学透露,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针对明年的重大政策,并将在近期出台。他说,将于11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经济下滑、需求不足等问题的新的重大部署,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也有针对新情况的新决策。包括对房地产的政策也正在研究阶段,并将在中央经济会议上做出重大决策。巴西钢协:巴西9月份粗钢产出年比增长5%:巴西钢铁协会声称,巴西9月份粗钢产量年比增长5%,其中长钢等产量增加,而轧制钢等产量下滑。综合外电10月20日报道,巴西钢铁协会20日声称,由于巴西国内对钢铁的持续需求,巴西钢铁生产商9月份生产了300.1万吨钢铁,而去年同期为286.8万吨,年比增幅为5%。9月份巴西轧制钢产量略有下降,从去年同期的215.5万吨下降到214万吨,降幅为0.7%。宝钢股份大幅调低12月份钢价: 据汇总信息显示,20日国内钢材市场的“动向”较为复杂:在国内部分市场上,建筑钢材和热轧板卷等品种的价格突现“涨势”,吨价最大涨幅达到380元左右。与此同时,市场接到宝钢股份今年12月份碳钢产品价格调整通知,普通热轧和冷轧产品的吨价大幅下调了900至1000元,其他产品也下调了200至800元不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钢材市场下行走势依然明显,但同时也有了盘整“喘息”的需要。下一步市场走向何处值得关注。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意在关照民生和保持经济稳定 :17日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专家认为,降低包括契税、营业税等在内的交易环节税费是个利好消息,一方面是对民生问题的关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根据17日常务会议,努力解决好涉及民生的问题是第四季度的重要工作,因此,除了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几个方面之外,会议特别强调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经济学家易宪容说。易宪容认为,通过政策调整,降低包括契税在内的住房交易税,可以降低居民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来繁荣房地产的交易,让房价下降到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购买的水平上。国家此前就已出台政策关注住房这个居民最大的民生问题。中国9月份焦炭产量大幅下滑,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焦炭产量较上月下降13.5%,较上年同期下降9.9%。分析师指出,10月份及之后焦炭产量将继续下滑,因为下游钢铁厂仍在减产,并且它们未来两到三个月的焦炭库存已经充足。10月份山西省的焦炭产量将进一步减少20-30%。70个大中城市9月房价上涨3.5%:国家统计局昨天宣布,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比去年同期)上涨8.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3.5%,环比(比上月)再次下跌1.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量价齐跌的现象,已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17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在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首钢京唐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首钢集团宣布,世界最大级别5500立方米高炉18日点火烘炉成功,标志着首钢京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一期一步工程进入投产准备阶段。今年内,首钢京唐项目将达485万吨的产能。
钢市综述今日国内钢市除建材继续攀升外,其它品种材继续处于下滑通道之中。建筑钢材价格迹象拉涨;热卷价格跌势趋缓;冷板价格价格涨跌互窥;中板市场价格继续下挫;涂镀板材价格跌势减缓;型材、管材价格跌势依旧。各种钢材品种具体行情变动依次概述如下。
建筑钢材:今日国内建筑钢材市场继续上涨。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国内重点城市Ф25mm螺纹钢平均价格3660元,比昨天涨63元,重点中心城市价格除天津跌50元外,上海、杭州涨150元、230元,武汉涨110元,其它市场价格稳中上涨50-80元;国内重点城市Ф6.5mm高线平均价格3586元,比昨天涨104元。重点中心城市价格中天津下跌20元,上海、杭州和武汉上涨210元、250元和250元,郑州涨150元,成都涨100元,广州涨50元,其它市场维持稳定。受电子盘的上涨以及上海、杭州等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今天 国内整体均价上涨的幅度加大,而北方市场基本稳中下跌,南北走势不一。目前上海、杭州等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巨大,而沙钢今天出台10月下旬的价格政策,其中螺纹钢下跌,现14-25mmHRB335螺纹出厂价格为3600元,高线价格下调500元;现6.5mmQ235普碳高线出厂价格为3500元,同时对中旬的价格补差400元。虽然沙钢的出厂价格出现下跌,同时也给了一定的补差,但是贸易商依然是处于亏损的边缘,前期市场价格跌至3300左右,现在市场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同时也使得钢厂的出厂价格出现一定的上涨。目前的市场来看,虽然价格上涨,但此次涨价非需求拉动。后期年关的即将来临,所有的钢厂进入回笼资金的时候,诸多因素(原材料、资金等)影响着钢材价格。当前商家操作还需谨慎。
热卷:今日国内中心城市热轧板卷价格继续下跌,国内重点中心城市5.5mm热轧卷板的平均价格为3400元,比昨日价格上涨8元,其中上海、杭州、广州、天津涨50-100元,沈阳跌100元,其他主要城市维持稳定。受近两日上海建材价格疯狂上涨以及热卷电子盘震荡上扬的影响,国内热轧市场心态略有改观,上海、天津等主要市场价格小幅上涨,不过市场走势还不统一,加上终端需求没有明显的改善,各地市场出货总体上较为一般,热轧市场要形成趋势性上涨还比较困难。近期钢厂主动或被动限产效应有所显现,9月份粗钢产量明显下降,对市场信心有一定支撑。而钢厂态度也较以前硬朗,如一味下跌恐后期亏损难以弥补,加上前期价格已经跌幅过大,仅比2005年底的历史最低水平2750-2800元的价格高将近500元,市场止跌意愿逐渐增强,因此热轧价格有望向平稳过渡。基于市场成交还没有大的改观,商家操作上仍须谨慎,短期内价格还将呈盘整运行态势。
冷板:今日开盘,国内冷轧板卷价格涨跌互现。国内重点中心城市1.0mm冷板的平均价格为4455元,较昨日跌20元。其中包头、郑州、沈阳分别下跌400元、300元和50元不等,上海、杭州分别上涨100元、50元。天津市场受上海冷板反弹带动,下午开始结束之前的下跌行情,并出现小幅上扬。近日来,国内建筑钢材及热轧板卷有向上拉涨之势,尤其建筑钢材出现非理性大幅上涨,经过长时间持续下跌行情之后,商家盼涨心理有所加强,在些许利好因素的刺激下,部分地区呈现上涨行情。但此种行情尚未得到一致认可,国内南涨北跌格局较为明显,就目前来看下游支撑力度依然薄弱。对于此波行情,不排除有人为因素在起作用,与其价格下跌不如抬高价格刺激需求的心理并不少见。对于后期走势,部分商家持观望心理,部分商家依然不乐观,故从操作层面较为谨慎。
中板:今日国内中厚板市场价格普遍企稳,只有部分城市仍有小幅补跌。国内重点城市20mm中板价格3800元,比昨日下跌20元,广州跌50元,成都跌150元左右。随着北方地区价格稳定几日后,南方市场目前价格也已经开始趋稳。北方地区,价格比较稳定且出现了拉涨的势头,但下游需求用户不积极入场给予价格上行一定的压力;华东地区在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的利好带动下,价格下跌幅度相比前期明显减小,终端用户采购也变得积极。近期广州市场中厚板到货正常,市场中厚板库存维持高位,周边钢厂库存压力也比较大,部分钢厂已经进入检修阶段。目前,困扰商家的仍是中厚板库存压力,在钢材大面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商家都以出货为主。
涂镀板卷:今日国内中心城市涂镀市场跌势减缓。国内重点中心城市0.47mm彩涂板平均价格6515元,比昨日下跌了20元,博兴市场价格较昨日跌200元。国内重点中心城市1.0mm镀锌板平均价格是5060元,比昨日价格跌10元,博兴地区价格跌200元,而上海市场价格较昨日涨100元。今日国内涂镀市场跌势明显减缓,在上游建材、热卷行情出现反弹的刺激下,涂镀市场逐步走稳,部分地区呈止跌回升迹象,市场成交有小幅增加,但多数为贸易商间流通,实际采购增加有限。在没有得到较强需求支撑情况下,大部分商家对行情反弹不抱过大期望。但也应注意到,一些商家和用户已开始有意识的囤货建立库存。说明价格已跌至较低水平,行情逐步进入盘整阶段,后期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热轧带钢: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唐山宏盛源产的2.5*(183-355)的带钢承兑含税价格为3650元,唐山兴业产的4.0*520的带钢承兑含税价格为3700元,唐山瑞丰继续实行次日结算政策。受成交低迷影响,唐山地区带钢厂不断下拉带钢出厂价格,各种优惠政策继续执行。据了解,当前唐山地区带钢产量正在逐渐减少,减产、停产现象不断增加。厂家急于出货的心情导致带钢价格不断跳水。今日,上海建材、热卷价格纷纷上扬,远期电子盘一路飘红,这使得经销商心态略有转好,短期内将抑制唐山带钢价格继续回跌。
管材:焊管:今日国内中心城市焊管价格继续下跌,国内重点中心城市4寸(3.25mm)焊管的平均价格为4282元,相比昨天下跌80元,其中天津、武汉、西安市场分别比昨天下跌150元、100元和100元。受热轧带钢出厂价格继续下跌的影响,钢厂成本线普遍下移,华北地区部分库存较大的管厂价格政策继续下调,市场心态也随之转差。目前,华北地区主要带钢企业带钢出厂价格仍明显高于热卷价格,市场预期带钢仍有较大回落空间,管厂对后市行情也基本看空,下游经销商采购谨慎。本周,华北地区带钢小组会议即将召开,华北带钢结算价格预计将大幅下调,管厂成本仍将下移,后期焊管行情走势难以乐观。无缝管:今日全国无缝管市场价格整体仍显低迷,上海市场依旧是首当其冲,下降幅度为250-500元不等,北京、天津弱势调整,中南、西南、西北相对平稳。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监测显示,10月21日全国重点城市159*6均价6540元,较昨日降90元。在成交情况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钢厂频繁的调低价格,致使商家报价也较为混乱,且议价空间较大,部分大户对库存较大资源有低价抛货现象;对于相对平稳的市场,尽管报价暂时持稳,但是实际成交价让利幅度较大。上游管坯继续下跌,山东、无锡一带管坯业已低至3750元,无缝管市场必将同步下降。据悉,天管现已恢复生产,对于华北地区天管的协议户来说,将有带来库存的压力,此而,华北市场仍将弱势调整,华东地区下跌的势头仍难以遏制。
型材:今日国内部分中心城市型材市场价格继续下跌。国内重点中心城市25#工字钢的平均价格是4580元,较昨日价格下跌35元,其中西安、上海市场分别下跌250元、100元; 25#槽钢平均价格是4681元,较昨日价格下跌19元,其中上海、杭州分别下跌120元、70元;5#角钢平均价格是4371元,较昨日价格下跌27元,其中上海、杭州、武汉市场价格分别下跌100元、70元、100元。今日国内型材市场价格继续探底,不过华北部分城市市场价格基本维持稳定,但是市场成交依旧没有太大的起色。近期华东城市建筑钢材价格出现反弹,但是型材经销商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预计短期内市场成交不会有明显的改观,短期内市场价格将继续以 弱势盘整为主。
特钢综述碳合结钢:今日国内碳合结钢市场行情全面进入了止跌回稳态势,其中苏杭一带地区报价有明显回涨势头,其中最大幅度有200元。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45#碳结钢:湘钢产Φ80mm为3750元,承钢产4000元,杭钢产Φ60mm为3800元,鄂钢产Φ50mm为3700元,南钢产Φ80为3850元;40Cr合结钢方面首钢产Φ20mm为4450元,Φ110mm为4850元,本钢产Φ180mm为5300元。受前期快速下跌的影响,国内碳合结钢整体行情开始逐渐走稳,并出现 小幅上涨的势头,其中以上海、杭州地区市场较为突出,而北方市场受地区差异今日行情仍然处于小幅下跌的过程。此外由于现在贸易商所销售的货都是手里的原有库存,当前市场大跌的时候,贸易商的想法就是想把库存清零,杀跌出货并拉高出货的目的。但目的都是统一的就是出货,尽量降低库存压力以规避风险。贸易商卖出去的货基本都是手里的现货主要是前期快速下跌过程中已经构成企稳的条件,加之钢厂方面的减产保价措施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等利好因素影响,导致近几日市场行情出现止跌回稳了。而华北地区价格也开始停止继续下跌的行情,商家观望钢厂近期即将出台的价格信息,以应对未来市场走势。预计当前市场价格止跌过程是市场快速下跌后的调整期,未来市场仍将继续保持下跌过程,行业内的供求关系尚未改变。
不锈钢:今日国内不锈钢市场行情出现止跌回稳的趋势,主要是受昨日伦敦镍价开始回稳的影响,以及前期市场行情快速下跌已经构成企稳的先决条件。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国内市场报价为:张浦产:冷卷304/2B 0.8mm为21500元,2.0mm为20100元;太钢产304/2B 2.0mm为19800元;热轧304/No.1 平板4.0-6.0mm为18700元,同规格张浦产为18400元,304/NO.1 卷板太钢产3.0mm为19800元。由于前期市场快速下跌已经构成市场回稳的条件,因此今日价格已经出现止跌趋势。而300系产品需求依然没有找到合理价位接手,导致今年300系产品大幅下跌,而200系产品价格却依然坚挺,主要是当前市场结构性的改变引起的,势必影响后期200系市场的大幅走跌。由于下游用户对后期市场的不看好,贸易商多采取小批量进货、实现零库存的操作手段来运作,此外市场观望心态较重。虽然今日市场成交价格开始回稳但钢厂对市场价格持续下滑的担心,宝钢出台的12月份钢材价格也可以看出,未来市场行情仍然处于持续下跌的过程。
炉料动态10月21日国内炉料市场基本持稳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钢坯市场:今日国内钢坯市场整体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市场继续充斥着浓厚的观望情绪。近日国内钢材价格跌势放缓,而钢坯市场也逐步停止了下行的步伐。当前各厂家出货量多少根据自身情况反响不一,市场分化现象明显,个别厂家出货量较前期略有好转,但仍有厂家出货情况较差。目前大多数厂家停炉减产,产量虽出现下滑趋势,但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局面。唐山地区普碳150*150方坯主流市场承兑含税价在3150元(吨价/下同),普碳165*225矩形坯主流市场承兑含税价在320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300元;天津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25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350元;山西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15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300元;山东淄博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40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500元;无锡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30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350元;河南安阳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50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600元;辽宁地区普碳150方坯价格在3700元,低合金150方坯价格在3800元;价格均与昨日持平。
铁精粉市场:铁精粉市场降幅有所减缓,但整体市场仍未摆脱下行命运。随着各钢厂12月份钢材价格下调政策的出台,再加上钢铁厂减产停产的消息不绝于耳,使得铁矿石市场恐慌情绪再次蠢动,部分采购商继续压低价格采购铁精粉,而实际成交状况依然不佳,整体市场再现波动景象,市场价格继续走低。大部分矿选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采购商报出的采购价格能接盘的厂家极少,供需双方处于胶着状态。进口矿现货市场持续走低,降幅一般在30元左右,进口市场的萧条景象仍在延续。近期铁精粉市场仍有继续走低的可能。目前唐山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市场报价在590-610元,部分地区采购商采购价格在550元左右,基本没有成交量。武安地区64%碱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格在630-650元。今日凌钢下调铁精粉采购价格50元,66%酸粉干基采购价格执行650元。北票地区66%酸粉湿基不含税市场价格在520元左右,下调30元左右。鞍山地区66%酸粉干基含税出厂价格在650元左右,后期市场仍有下行的可能。
生铁市场:生铁市场依然萎靡不振。虽然近期上海等地区钢材市场略有走高态势,但对生铁市场的影响却没有明显效果,整体钢材市场的低迷运行,各类钢材品种库存积压,钢厂亏损不计其数,中小型高炉停产数量已过半,可以说炼钢铁市场已基本丢失了阵地。铸造铁市场同样面临棘手问题,多数铁厂多遵循一单一议的出货方式,只要有意向购买,价格制定较为灵活。现阶段中间商均不敢轻易上货,超过百吨的发货量就已算大宗成交。近期生铁市场仍将表现回调态势。目前唐山地区炼钢铁市场现金价格在2500-2550元。武安地区炼钢铁市场价格在2600元,铸造铁市场价格在3600元。山东淄博地区炼钢铁市场报价在2400-2500元,铸造铁价格在3680-3700元。鞍山地区炼钢铁现款报价在2800元左右,铸造铁价格在3450元,下滑200元。
废钢市场:废钢市场稳中略有调整。近日华东地区钢材市场略有走高迹象,由此带动了江苏等地区部分钢厂采购废钢的热情。连日来江阴地区部分钢厂上调废钢采购价格,据悉,其上调原因在于,当地小型钢厂由于废钢资源吃紧以及日上货量大幅减少,使得部分中小钢铁企业小幅上调废钢采购价格,而加大废钢的上货量。江苏地区市场走高,并未影响整个废钢市场的运行,部分地区废钢市场仍有一定下行走势。近期废钢市场将表现弱势盘整状态。目前北京地区重废市场报价在1800元左右,跌幅在50元左右;唐山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2100元左右;南京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2100元;大连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950元;安阳重废市场价格在2100元左右;广州重废市场价格在1850元;江阴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850元左右;常州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800元;临沂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750元;上海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850元左右;石家庄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2000元;太原地区重废市场价格在1900元;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基本保持平稳。
焦炭市场:今日国内焦炭市场继续震荡下行,近期焦炭市场在走一个持续下滑之路,市场成交已经溃不成军。在钢市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钢厂对焦炭需求持续萎缩,一些焦化厂已经减产或停产,但当前焦炭市场跌势仍无法扭转,且一些厂家已经亏损。尽管如此,焦化厂仍在低价抛货,主要要库存量较大,需回笼资金。短期来看,在无明显利好因素的情况下,近期焦炭市场仍将弱势调理。河津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750元,太原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天津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2000元,河南安阳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无锡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900元,淮北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950元,淄博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900元,潍坊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50元,安阳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辽阳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七台河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在1800元,较昨日价格跌50-150元。
钢厂资讯钢厂调价:20日济钢螺纹钢下调900元,中板下调700元,厚板下调700元,热轧卷板下调400元;21日水钢线材、螺纹钢上调100元;21日厦门众达高线上调140元,螺纹钢上调120元;21日沙钢螺纹钢下调400元,普线价格下调500元;21日莱钢中小规格H型钢普降550元,大规格H型钢普降850元,工槽钢普降700元;21日天津江天槽钢下调320-380元,H型钢下调370元;21日天津兆博所有规格型材下调100元。
钢厂动态:首钢参与贵州煤钢电项目;武钢与韩国POSTEEL签订合作协议;力拓与敬业集团就铁矿石的供应达成合作意向;南钢成立现货公司;南阳汉冶船板钢通过韩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沙钢冷成型用热轧低碳钢钢带获采标证书;中天钢铁1号高炉技改工程竣工投产;湖州宝华拟将增加Φ1020mm焊管生产线;宝钢中厚板分公司3号加热炉建成点火;海南西洋不锈钢50万吨不锈钢项目动工;武钢条材总厂加热炉“油改气”工程点火成功;石横特钢炼钢厂2号60吨转炉建成投产;本钢集团公司首创全连铸工艺成功生产出823钢;邯钢研制成功家电冲压用镀锌板SGCD1;宝钢分公司1580热轧年修启动;10月17日,攀钢炼铁厂一号高炉进入年修,计划休风停炉28天;柳钢计划于2008年10月20日对中板生产线进行为期10天的年修,影响产量约4-4.5万吨左右。
国际动态国际焦点:巴西钢铁协会:巴西9月份粗钢产出年比增长5%:由于巴西国内对钢铁的持续需求,巴西钢铁生产商9月份生产了300.1万吨钢铁,而去年同期为286.8万吨,年比增幅为5%。9月份巴西轧制钢产量略有下降,从去年同期的215.5万吨下降到214万吨,降幅为0.7%。根据巴西钢铁协会的数据,7月份巴西建筑业对钢铁需求持续推动长钢产品产出的增加。但是尽管有巴西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扁钢产出已经是连续7个月下滑。日韩钢企购得巴西铁矿 沙钢出局:日韩钢铁企业以31.2亿美元获得巴西国家钢铁公司旗下一铁矿40%股份,沙钢参与竞购未果。日本和韩国钢铁生产商组成的联盟以31.2亿美元竞购获得巴西国家钢铁公司(下称CSN)招标出售的铁矿石子公司股份。宝钢:淡水河谷在错误时间做出的错误决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试图提高面向亚洲客户的铁矿石售价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出的错误决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周一表示。越南钢贸易商寻求出口税进一步降至零: 钢价下跌和当地需求呆滞,越南钢贸易商仍寻求政府进一步下调出口税,尽管最近出口税连续两次下调,即9月份从原20%降至10%,10月初又从10%降至5%。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4季度钢价继续低迷,世界各大钢厂相继减产,钢厂和贸易商都面临大的亏损。越南钢材市场亦受到大的冲击,东南亚钢厂亦开始声称减产。奥钢联推迟黑海钢厂项目:奥钢联集团公司目前证实,黑海钢厂项目场址的决定不会在今年前做出。 这家奥地利钢厂之前计划于12月前做出这一决定。公司高层于上周反应说,鉴于目前下滑的经济环境,该公司将重新考虑这一计划。奥钢联于昨日称:“由于金融危机,加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一决定将推迟到09年做出。
国际行情:欧盟中厚板市场继续下滑:分析家认为,欧盟中厚板市场价格还需再跌100欧元,价格不跌到底部客户是不会开始采购的。经销商也停止了采购,而在等待钢厂声称11月份降价,生产厂家不得不降30或40欧元/吨。由于缺少成交,很难得到当地的准确成交价,据说可能为750-820欧元/吨。印度本财年钢材进口800万吨:印度上财年共进口钢材600万吨,本财年钢材进口量还会增加1/3,达到800万吨。印度JSW第2财政季度粗钢产量增14%:京徳勒西南钢铁公司(JSW)截止到9月份的第2财政季度粗钢产出增14%,粗钢季度产出首次超过100万吨,上半财年共生产粗钢197.5万吨,增18%。成本下降导致泰国钢价下跌20%:于国际油价连续下滑,使生产成本降低,多项商品特别是建筑用钢材,包括棒材、型材、钢管和铁钉等降幅平均达20%.由于生铁和废钢等原料价格下降,促使泰国棒材平均售价由每条184.5泰铢下降到174泰铢,降幅达5.69%。C型钢零售价自每段775.5泰铢降至764泰铢,下降1.48%;钢管平均售价由2067泰铢降至2038泰铢,降幅1.4%。矿商阿特拉斯拟在中国现货市场销售6.5万吨铁矿石: 澳洲矿商阿特拉斯将在中国的现货市场初步销售6.5万吨铁矿石.这批铁矿石来自阿特拉斯的新矿山.该公司正在等候签订长期供应合同。
600740亏损的原因可以在2009年其年报中找到如下的答案:
2009 年,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焦炭需求下降,销售
价格下滑;受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影响,炼焦煤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煤
焦价格严重倒挂;受下游钢铁行业不景气影响,公司生产系统较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受铁路
运输制约,公司主导产品运输不畅,造成阶段性的焦炭落地,成本增加等。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董事会沉着应对,始终坚持“标准化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
坚持“两个立足于,实施五项策略”。公司适时调整生产运行模式,不断拓宽购销渠道,适时调整产
品售价,加大货款回收力度,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协调平衡产、供、运、销、财,保证了生产系统的
稳定运行。2009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695.52 万元,利润总额-64805.58 万元,净利润-74315.78
万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