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影响-油价上涨对中国影响
油价将上调到303元/吨,油价持续上涨会,我认为会造成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油价上涨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出行方式油价已经进入了9元时代,毫不夸张地说,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油价确实成为了一种家庭支出负担。众所周知,一个工薪家庭,每个月的收入几乎都是固定的,而这个收入每个月都会被分成很多份使用,有家庭生活必要开支、孩子上学支出、房贷、车贷、娱乐休闲等。
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油价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平衡油价上涨的支出,那其它支出就会被压缩,这样势必会影响家庭的生活水平。
一部分人,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影响,原来每天都要开的车也换成了只有重要事情才会开,平时的出行方式改成了坐地铁或者是骑共享单车,这些出行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是有利的改变。
二、油价上涨使得一些行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有一些行业,平时主要使用的能源就是汽油或者柴油,油价的上涨使这些行业的运营成本大涨。比如运输业,平时主要使用的就是汽油,油价的持续上涨会使运输业的运营成本大增。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这部分行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将会上升,而这种价格的上升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间接为油价上涨买单。
比如我们平时出行所乘坐的长途汽车,甚至我们日常出行所选择的出租车票价,又比如我们平时在线上买东西所支出的运费,这些后期都将会有明显的涨价。
三、油价上涨导致新能源车或者低耗油车型销量增加毫无疑问,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还是汽车,这从每年私家车销售量大增上面可以明显得到证明。油价的持续上涨,私家车的耗油量不变,那出行成本将会大增。
为了缓解油价增长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很多人买新车首选低耗油量车型或者新能源车,这使低耗油量车型和新能源车的销量大增。有一些车主甚至把原来开的汽油车卖掉,换成一辆新能源车开,这些势必会改变汽车行业的现有格局,更多车企会把低耗油量车型或者新能源车投入到市场上来。
国际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石油价格直接向国内价格传导和世界经济增长因油价上涨而放缓间接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来体现。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目前的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如果世界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40美元,中国经济2005年的增速将降低o.8个百分点,物价将上升o.5个百分点。国际能源组织预计,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中国GDP增速将降低0.8个百分点,物价上升o.8个百分点。摩根斯坦利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每上涨1美元,中国的GDP增幅将损失0.06个百分点。中国国家统计局测算,如果原油每桶上涨10美元,持续一年的时间,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大约是0.3到0.4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在我国能源总体偏紧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国际油价波动的冲击应引起高度关注。
首先,我国已成为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较大。2003年,我国消费原油日均553.48万桶,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进口原油9112.6万吨,同比增长31.3%,对外依存度达35.0%,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1—9月,进口原油9031万吨,增长34.4%,预计全年进口原油量将为1.2亿-1.4亿吨,同比增加3000万~5000万吨,我国原油需求增量在世界原油需求增量中占到35%-40%,是世界原油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内供需缺口扩大和进口依存度提高将使我国经济对国际油价的波动更加敏感。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经济将受到大于工业化国家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重化工业化时期,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并且能源的利用效率也不高,高耗能的特征还很明显,国民经济对能源的依赖还较大,因此,油价对经济的冲击程度将大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增长如果因高油价的冲击而放缓,势必对我国外贸产生直接的负面作用,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
第三,我国石油市场的不完善,石油储备不足,石油供给安全和价格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将影响着我国抵御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能力。
综合分析,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将不可低估。虽然目前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但在我国能源总体偏紧的背景下,一些问题已有所显现,如油品紧张加剧(珠江三角地区已出现汽油、柴油油源紧张,有近乎断市迹象)、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压力日益加大(2004年国家已经三次调高成品油价格),以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等。具体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从宏观层面看,如果高油价持续时间较长,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会放慢,世界贸易增幅也会相应回落,进而冲击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从微观层面看,由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而出口企业却难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成本,这将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进口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增加原油、成品油的使用成本,带动煤炭、天然气等价格上涨,并导致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下游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增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幅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更容易推动整个价格水平的上升。三是影响居民消费。油价的高涨势必将影响到居民对汽车及相关商品的消费,最近几个月汽车销售量的下降就与油价上涨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应及早关注国际油价走势,完善我国石油安全保障机制,有效做好防范国际油价上涨的预案。
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企业)请知道的给解答一下吧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国内油价的上涨。专家认为,油价上涨对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不利。初步估计,高油价将拖累今年GDP0.7至0.8个百分点。根据相关历史数据统计,国际油价每上涨1%,持续一年,我国GDP平均会减少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0.7个百分点,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损失约600亿元。国际油价飙升:国际油价周四大幅反弹,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原油期货均飙升逾10%,收复本周早些时候全球市场动荡期间的巨大失地,这得益于市场猜测委内瑞拉召集石油输出国组织紧急会议、全球股市反弹和供应速度放缓催生了空头回补式反弹。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委内瑞拉联系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并敦促与俄国召开紧急会议,以制定抑制油价大幅下跌的计划。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涨4.42美元,涨幅10.25%,报47.56美元/桶。美国NYMEX原油期货价格周四收盘上涨3.96美元,涨幅10.26%,至42.56美元/桶。中国股市的飙升缓解了市场对该国经济的担忧,并推动大宗商品在本周抛售后普遍上涨。
油价上涨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当然,各行业苦乐不均,像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自然会随油价飙升而盈利丰厚;石油加工业成本压力较大;化工等行业成本虽然大幅上升,但行业景气使得大部分成本可转移出去而减轻油价冲击;农业、交通运输以及生活消费等方面则深受高油价之苦。
1、对农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据统计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6.67%-9%之间,而且,1998-2002年该行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9%,仅次于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增速。农、林、牧、渔业主要以消费柴油为主,其柴油消费占柴油消费总量的1/5左右。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
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延缓或小幅调高柴油价格,但化肥、农药等农资存在变相涨价的情况,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粮食价格的普遍回升以及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等支农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播种面积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增加的局面,因此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负担。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与油价同步。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原油的关联最为密切,因而从油价的上涨中受益最为直接。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非常旺盛,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而国内原油价格基本同国际接轨,因而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能力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油价上涨将使石油开采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行业盈利能力及资金收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高达1777.2亿元,高居各行业之首,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9%,高出全部工业企业5.8个百分点。该行业资金收益率空前上升,2004年,资金利润率高达37.1%,成本费用利润率更是高达79.8%,产值利税率也达到了52.3%。
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成本压力较大。
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该行业消耗了原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而且根据目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涨幅滞后并小于原油价格涨幅,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利润空间应该明显缩小。该行业资金回报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税率分别仅为6.6%、3.3%和9.4%。
但是,2004年毕竟成品油出厂价格经历了四次上调,而且我国石油行业主要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结算价格低于市场原油价格。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利润总额保持了快速增长,2004年,该行业利润总额高达267.4亿元。当然,对于那些单纯经营炼油业务并非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而言,形势没那么乐观,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只是原油高成本压力,而且还存在没油可炼的风险。
4、化工行业具有较强转移成本能力。
目前我国正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而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于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近年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消费总量的8.5%左右,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8.2%,增速比同期整个制造业高出2.7个百分点。原油作为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化行业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升将直接带来石化行业成本上升。
但是,考察数据我们发现,高油价并未给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带来多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同油价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近年来化工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由于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甚至化工产品的价格涨幅远高于原油价格的涨幅,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2004年,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856.3亿元,同比增长86.4%,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肥料以及农药制造业的利润增幅均在100%以上。当然,相当部分化工产品仍是中间产品,这就意味着以化工产品为原料的下游行业面临着高成本压力。
此外,化学纤维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总消费量的2.8%左右, 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4.4%,增速略低于同期整个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比较接近产业链末端,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原油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行业的利润空间。2004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仅增长16.1%,远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利润的平均增速。
5、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其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而且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在稳步上升,这一比重由1980年的10.4%上升至1990年的14.7%、2000年的24.6%,近年来保持在25%左右。其中,交通运输业汽油、柴油消费占汽、柴油总消费量的40%和38%左右。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明显快于其他行业,1991-2002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10.5%,大大超出整个石油消费总量年均4.7%的增速。石油是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原料,油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交通运输业单位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面对高油价,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比较难过。
从我国民航的成本构成来看,航空油料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一块。航油的涨价明显加大民航运输成本,而目前各航空公司竞争异常激烈,机票竞相打折,上升的成本难以转嫁出去。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计,由于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航空业在2005年将损失550亿美元。
油价上涨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我国运输汽车总量已超过1000万辆,因长途货运、客运对汽油、柴油依赖性较大,石油价格连续多次上调明显加大了运输公司的营运成本。同时,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运营车辆空载率较高,地区分割导致路桥等各种收费过高。因此尽管运费有所上升,但仍面临较大的油价上涨压力。对于公共交通而言,由于公交票价执行的是政府指令性价格,所以汽油、柴油的涨价不会很快反应到公交票价上面,自行消化一部分运营成本再所难免,油价的上升使原本已比较困难的城市公交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出租行业损失巨大。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格,而出租车的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的。2004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6次上调,而出租车并未提价,同时由于出租车普遍实行单车承包制,这样一来,涨价所增加的成本开支,完全落在了司机身上。目前出租司机的收入已经摊薄,每次汽油提价都会增加他们的开支。不过,部分城市出台了出租补贴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价上涨的损失,但大部分情况下,补贴由出租公司来负担。
油价上涨对于海运行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由于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和我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高位徘徊,给航运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目前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在4600点左右,由于货源充足、需求旺盛,2005年货运价格快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油价虽然有所上涨,但海运企业受影响比较小。
6、高油价冲击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汽车制造业本身石油需求量并不大,但是,使用汽车将大量消耗石油。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汽车消费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3年,中国汽车消耗汽柴油量大约7600万吨,相当于全年成品油消费量的28%。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石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沿用高油耗模式将造成我国石油供应难以为继,我国必须推广使用节油型汽车。同时,高油价必然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进而对汽车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节油型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上的新宠。
7、对生活消费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从石油平衡表来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而且生活消费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2002年,生活消费中液化石油气占79.1%,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占11.1%、5.7%和4.1%。近年来我国液化石油气并未紧跟大幅上涨的原油价格上调,汽油、柴油价格的涨幅也明显小于原油,因此总的来看,国际油价上涨对生活消费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速度非常快。1998-2002年,生活消费石油年均增长9.5%,增速仅次于交通运输业。
特别是能源消耗巨大的耐用消费品----汽车,近几年加速进入城市居民家庭。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还不到1辆,1999年仅为0.34辆,到2004年已达到2.2辆。一些大城市的汽车销售量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其速度不亚于一些家用电器的普及速度。目前,全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已达到780万辆,按照年均行使1.5万公里,百公里平均耗油9升估算,一年就要烧掉上千万吨汽油。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机械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会比较大。“我市这类企业往往都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油做热处理燃料。这两部分成本叠加增长,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利润影响都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除了运输成本,其实影响更大的是油价上涨带来的企业生产原料成本上升。高先生说,凡是原材料与石油行业相关的,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自己公司用到的原料有甲苯,这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止是甲苯,还有二甲苯,以及芳香烃类,像这些通过原油提炼出来、用于生产制造业的产品很多,所以,只要原油一涨价,这些贝形机原料就会跟着涨价。本来,行业内预测春节后甲苯的出厂价会下降,但是,油价上涨后,不但没下降,现在反而企稳了,而且还有上涨态势。
不止是化工类生产企业,只要用到石油提炼产品的,都会有影响。像纺织服装类企业,一般人觉得可能跟石油扯不上什么关系,实际上,化纤类面料全部由石油提炼,另外,纺织染整中也要用到石油类相关产品,包括助剂,而且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油价上涨,影响的真的是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
求“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资料
考虑到资源价格改革、工业化进程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将逐步加深。即使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各大国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原油价格与各国经济增长之间总是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因为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波动而受到影响。目前,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刚刚显现,因此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GDP 增速的影响不太大。而考虑以下因素,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在逐步加深:
(1)资源价格改革的最终完成。目前资源价格改革并未真正推进,成品油价格受到管制,如果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原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更显著;
(2)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原油消费量在快速增长。原油消费量的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与油价的关系会更紧密,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将更深入;
(3)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最大,占比约70%,而石油约21%。如果考虑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预期和能源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会更大一些。
回到短期上来,近期油价高位回调减缓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增长下滑的速度。一方面,由于存货等原因,4 月以来高企的原油价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存在时滞效应,下半年GDP 增速将比上半年减缓,预计下半年在9.8%左右;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美国不发生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7 月11 日的147 美元/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油价的最高点,油价的回落盘整将增大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即油价回调将减弱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减缓对经济增长回落的冲击。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2009 年通胀的高低依然有赖于油价水平。从短期看,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并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下降趋势。
我国现行的CPI 由八大类商品构成,大致的权重是:食品约3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约14.5%;居住约13.2%;交通通讯约9.3%;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约11%;衣着约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约4.4%;烟酒及用品约5%。八大类商品的权重这几年有微小的变化,但大致如此。从CPI 的构成来看,石油并没有直接的权重,但构成CPI的各类商品及服务大多直接或间接消费石油相关产品。
石油价格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CPI。直接途径是影响CPI 中交通运输和水电燃料等消费价格,其影响大小取决于成品油的价格和价格管制程度以及它们在CPI 中的权重。间接途径是通过影响石化中间体和成品油等生产资料价格来影响CPI,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根据国际能源署、OECD 经济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在没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 个百分点。
6 月20 日,成品油和电力价格上调,缩小了和国际成品油的价差,但对非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外成品油价差进一步拉大,很可能迫使我国加快调整成品油价格,从而对初步缓解的通胀形势形成新的压力。而油价的调整将缩小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也将带动其它石油化工产品价格的回落。截至8 月8 日的数据显示,国际成品油价格随油价大幅下跌,美国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0%,新加坡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4%。国内汽油、柴油、航煤油不含税价格与国际分别倒挂811元、1339元、1034 元/吨,差价幅度分别为13.1%、19.6%和14%。一个月以来随着油价的大幅下跌,国内外成品油价差大幅度收窄。
油价回落也会带动其它能源价格的回调。近期,国际油价回落带动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截至8 月8 日,国际天然气价格已经从6 月份的12.68美元/吨 均价回落到8.22美元/吨,近一个月其价格跌幅高达37.63%。天然气价格的下跌最终影响到国际国内尿素价格出现回落,跌幅分别为1.44%和1.21%。尿素价格回落将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弱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因,减缓下半年CPI 的上涨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和上调预期,削弱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回落趋势。
对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高油价直接抬高企业原材料成本并间接抬高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在未来的2-3 年,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高低。而从下半年来看,油价回落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但盈利状况难以改善。
从油价波动下石油消耗前十位的行业的成本波动来看,如果油价提高50%,则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气生产供应业、电力热气生产供应行业为了弥补成本上升将要求分别提高价格50.75%、8.04%、6.95%。但是,由于价格管制的存在,成品油、煤气、电力往往不能按照成本上涨幅度定价,因此油价大幅上涨实际上形成了对这类行业的利润挤压。同时,从经济史来看,高油价往往伴随全球性的经济调整。全球经济调整和将原料价格上涨转嫁给最终产品价格方面的困难将对工业企业的支出(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利润的下滑。而油价下跌能缓解各行业的成本压力。
油价波动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的时滞也不同。同样,各行业对油价的反应速度和敏感性也不相同。而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会改变部分行业对油价的敏感程度和行业盈利状况。结合各行业石油直接消耗系数的情况,并根据产业链上、中、下游间原材料成本的传导,我们分析了成品油价格管制下的油价下跌或上涨情况下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变化。总体而言,对油价波动不敏感的行业主要有医药健康护理、文化娱乐、通信服务及设备制造、金融保险、食品饮料等。
国际油价冲高,这对国内的油价有多大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
近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
石油上涨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好处?
国际油价冲高,这对国内的油价有多大的影响首先就是会使得国内的油价小幅度上升,其次就是由于我们国家自身也是有产油的所以油价的浮动不会很大,再者就是我们国家的物价部门会进行政策调控来限制对应的物价,另外就是国内的油价在后期会慢慢降下来主要就是我们国家会通过转卖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国际油价冲高,这对国内的油价有多大的影响。
一、会使得国内的油价小幅度上升?
首先就是会使得国内的油价小幅度上升 ,对于我们国内的油价而言虽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还是相对稳定的主要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市场具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我们国家自身也是有产油的所以油价的浮动不会很大?
其次就是我们国家自身也是有产油的所以油价的浮动不会很大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子所以需要满足产油的需求主要就是这样子可以使得油价的浮动更加合理,不会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生活。
三、我们国家的物价部门会进行政策调控来限制对应的物价?
再者就是我们国家的物价部门会进行政策调控来限制对应的物价 ,对于我们国家物价部门而言会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政策调控对应的物价这样子不会危害到经济市场的一个正常的发展。
四、国内的油价在后期会慢慢降下来主要就是我们国家会通过转卖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
另外就是 国内的油价在后期会慢慢降下来主要就是我们国家会通过转卖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来提升人民币的购买力,这样子对于稳定石油的价格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通过多渠道的来调控经济市场的秩序。
石油价格上涨对股市的哪些版块会造成影响?
因为中国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消费量非常大,国内原油短缺也就对外依赖较大,那么油价过快上涨,整体上利于石油上游采掘炼化企业,这些企业将从油价上涨中获取更多利润,但对于下游企业尤其是石油消费行业,则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航空业受损最大,此外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的化纤、橡胶等行业也将面临着成本上升压力。不过从长期来看影响还是不大的,毕竟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只有18%,而煤炭则高达60%。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由于石油刚性很强,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面极其广泛,油价持续上涨将使石化、制造等很多行业面临成本加大、利润减少的局面,上市公司业绩有可能受到明显影响。
2、油价上涨对下游企业将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而对上游企业来讲将会获得溢价收益。具体而言,天然气、煤炭、石化类能源公司,特别是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可以从中受益,而相关资源类个股也将出现溢价可能。
3、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当然仍然是航空、交通运输和物流等板块,油价的上涨将对这类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从而影响其利润率,形成实质性利空。
4、对投资者而言利空影响用户不具备可操作性,一方面是中国股市很难也不主张做空,更重要的是股价中期的涨跌并不只与这一个因素有关,如果有其他方面利好的中和,这些板块的股票也可能继续上涨。
扩展资料:
股票操作注意事项:
1、股票市场操作有顺势而为: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要立即将资金撤出,避免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股票市场上涨开始以后,我们要及时的进场买入股票。中国股票市场下跌时间是上涨时间的三倍以上,因此必须股市一跌立即撤资,股市上涨不超过十个交易日千万别买股票。
2、股票市场交易量缩水立即改变操作方向: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十分敏感,可是很多散户并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记住只要看到股票市场交易减少,那么要立即改变操作,也就是立即开始撤资立场,这样就不会有损失。
3、股票操作中回档缩量可以投资,回档量添加必须出货:那就是当股票回档缩量的时候反而可以买入,回档加量的是绝对是下跌的前兆。
4、股市出现W底部形态操作方面要开始买入:W底部形态一旦形成,那么股票市场至少要持续两月的上涨阶段,因此在看到W底部形成的时候,应该开始不断的买入股票,这样就会得到一次赚钱的机会。
百度百科-石油价格
百度百科-股票板块
百度百科-股票市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