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油价对照表-国内油价国际油价对比曲线预测
国际油价的下跌,势必带来国内油价的同步下跌,只是基于稳定经济形势的格调,国内油价并不会大幅度下跌,发改委对油价的基本掌控,用于调整国内经济的发展,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大宗物料的价格,背后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油价的价格趋势跟随国际油价走向,幅度基本会有所限制。
国际油价的下跌,是经济衰退的基本反映油价一直是反映经济水平的一大重点指标,毕竟石油是稀有能源,更是西方国家纷争的源头,掌握了油价,自然占据了优势。随着西方货币政策的紧缩,尤其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以至于全球经济都有所影响,货币政策明显在紧缩,经济的衰退显而易见,油价下跌就是最好的反映。
国内油价的基本掌控,是多方面情况考虑的结果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下跌,可国内油价的下跌幅度却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国家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国内油价一旦大幅度下降,势必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影响国家环保事业的进度。再者,油价过于便宜,对于道路交通,以及基本的交通安全都会影响,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不利于人们的绿色出行。
维系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政策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手段国内石油无非是来自中石油或者中石化,发改委对于油价的管控,进一步维系企业的基本生存,更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石油作为不了再生能源,更是国家提倡节约限制的资源之一,价格控制是基本手段。
国际油价下跌已成事实,可国内油价大方向依旧会下跌,只是下跌的幅度会在国家的基本掌控下,跌到一定标准,国内油价就会趋于稳定了,看似油价的变化,背后对国内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国际油价跟国内油价的实现到底是怎么算的呢?
国内油价走势曲线是处于一个飞升的状态。作为工业基础原料的石油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加速明显,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石油衍生产品,石油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
油价的趋势
因此研究分析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石油价格分析多集中在进行一些定性的理论分析或者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回归分析,不能清楚地解释说明内部存在的一些统计规律。
本文针对这一状况,把在金融工程中使用较多的ARMA-GARCH理论应用于对油价的分析,并且新定义了一个函数相关度量指标作为研究国内外油价相关程度的一个参考。与以前的定性和回归分析相比,使用ARMA-GARCH以及新的相关度量指标可以更加系统地分析研究油价变动的影响以及波动的趋势。
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国内油价会同时下降吗?
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换算关系 国际油价××美圆/桶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是××元/升。
换算关系1:国际油价是以桶为单位,国内以升为单位国。国际油价的一桶相当于159升,(这个数字非常准确换算关系2:国际油价是以美圆为单位,国内以人民币为单位,现在一美圆大约换6.8元人民币,(这个数字随时间变化)。 换算关系3:国际油价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圆/桶,美国商人卖22美圆/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97油的。(这个数字是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水平算出,中石油的数据找不到,按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也可能中石油的加工成本特别高,也未可知)根据以上换算关系国际油价100美圆/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100×6.8÷159÷0.8=5.346元人民币/升国际油价最高达到140美圆/桶时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7.484元人民币/升。
目前国际油价为70美圆/桶左右时 换算成#97国内油价为3.742元人民币/升。
为什么国内成品油价和国际油价不同步?
不会,因为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涨跌并非是平行的,国内油价还受到原油成本、加工厂成本、加油站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其实油价升降受俄乌的矛盾影响很大,如果局势继续恶化那可能油价还会上涨,但现在来看俄乌达成停止协议的可能更大。这样的话油价下跌的概率会变大。
首先弄清楚这个问题要知道国内油价调整机制,发改委是这么说的:每次价格如何调整,主要看调价前10个工作日国际油价平均值与再之前10个工作日平均值的比较情况,不是简单由调价前几天国际油价变动决定。
国内油价是3月18日零点调整的,以我所在地区为例调整后92号汽油最新价格为8.66元/升,95号汽油最新价格为9.27元/升,98号汽油最新价格为9.98元/升
国内价格调整是根据原油价格前10个交易日为参考,那么3月18日往前推算10个工作日,3月4日原油价格为103美元左右,目前3月17日原油收盘价为95美元左右,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目前价格附近,到3月31日国内油价调整的时候,国内油价应该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跌。
引发大家争议的是2008年国际油价触及147美元的历史高点时,国内油价才6.3元;如今WTI原油最高涨幅只到115美元,油价就涨到9元了。
石油其实就是经济之本,石油的上涨是有天花板,如果石油每桶到100美元以上,资本可以火量做空,从而狂杀多头头寸,这时石油跌到了50美桶,有很多资本可能翻多,都认为石油该上涨了,结果美丽国资本仍然疯狂的让其变空,让很多人导致血流成河。
其实世界油价合理价格区间应该是在50美元致70美元之间为好,对产油国和消费国比较能接受的,对世界经济可以起促进作用。但是资本正是看好这点做多做时间打扰目前的经济,让发展中园家苦不堪言,有的发展国家自不量力也想在期货市场赚取一杯羹,结果输得精光光丢人现眼,专家变成了砖头,精英一文不值。
总结一下,石油不是普遍的商品,其本质是魔鬼送给人类的礼物,因为石油矛盾不断,生灵涂炭。
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颇为复杂。主要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参考运杂费、保险费及国内关税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最终形成由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范围,最终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价格机制存在两大弊端:首先是滞后定价。由于此定价机制是和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的成品油而非原油市场价格挂钩,考虑到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即使国际原油价格平稳,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弊端是油价倒挂。所谓油价倒挂,是指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中国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成品油价格仍然受到国家调控,采取的是区间定价。即只有当国际成品油价格波动大于一定幅度时,发展改革委才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国际市场油价大幅度波动、国内5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原成油价倒挂”现象。
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造成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发展改革委出于调节通货膨胀的考虑,即使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超过了这一既定区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未必会上调,即使上调,幅度也较小。另一种情况是,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时,出于保护国内炼油企业的目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随之回落。这就造成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相关性较弱的情况。
能源专家、上海科学院研究员沈跃栋认为,由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接轨的不对称,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不看市场而紧盯政府调价,既不利于产销衔接,也不利于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目前要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另一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关系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统筹规划,配套推行。无论采取哪一种接轨方式,都要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同时还需完善市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